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淳

作品数:2 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氮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管理
  • 1篇氮素运筹
  • 1篇地上部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水稻土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氨挥发
  • 1篇农业
  • 1篇晚稻
  • 1篇集约化
  • 1篇集约化农业
  • 1篇氨挥发
  • 1篇不同施氮量

机构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孙刚
  • 2篇王淳
  • 1篇仇少君
  • 1篇赵士诚
  • 1篇刘光荣
  • 1篇何萍
  • 1篇周卫
  • 1篇徐新朋
  • 1篇苗建国
  • 1篇夏文建
  • 1篇王秀斌
  • 1篇易琼
  • 1篇李祖章
  • 1篇刘秀梅
  • 1篇张文学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氮素运筹对两个晚稻品种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本研究采用农民习惯施肥、实地氮素管理、实时氮素管理以及实时氮素管理基础上施用基肥,探讨了集约化农田不同氮素管理对水稻品种赣晚籼30(GWX)和博优141(BY)的产量及产量主要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不同氮素优化管理分别对水稻的产量、地上生物量、吸氮量、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以及穗数、每株实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每个水稻品种的产量与生物量和吸氮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施用氮肥处理赣晚籼30平均产量为7.8 t/hm2,平均生物量为16.4 t/hm2,地上部平均吸氮量为N 175.6 kg/hm2,博优141的平均产量为8.9 t/hm2,生物量16.1 t/hm2,吸氮量N为150.6 kg/hm2。氮肥施用后,博优141的产量、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每株总粒数、实粒数显著高于赣晚籼30(P<0.05),而博优141的吸氮量、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显著低于赣晚籼30(P<0.05)。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时氮素管理节肥率最高,实地氮素管理节肥率最小;基肥施用具有稳产作用。总之,在当前集约化农田管理中,适量减少氮肥施用并不会影响水稻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素,但氮肥减施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仇少君赵士诚苗建国徐新朋孙刚易琼王淳张文学何萍
关键词:氮素管理集约化农业
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被引量:33
2012年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双季稻连作体系不同施氮量下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早稻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5d内,第3~5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60~162.0 kg/hm2,损失率为29.29%~52.32%;晚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1d内,第3 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35~141.4 kg/hm2,损失率为35.75%~46.82%;早、晚稻各生育期及连作周期的氨挥发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关系。
王淳周卫李祖章刘秀梅孙刚夏文建王秀斌刘光荣
关键词:水稻土氨挥发施氮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