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霖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蛇毒
  • 2篇蝮蛇毒
  • 2篇小鼠
  • 1篇毒性
  • 1篇致死量
  • 1篇器官
  • 1篇器官形态
  • 1篇组织学
  • 1篇半数致死量
  • 1篇半数致死量(...

机构

  • 2篇教育部
  • 2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市畜牧科...

作者

  • 2篇金丽
  • 2篇周婵
  • 2篇蒲德永
  • 2篇张耀光
  • 2篇王志坚
  • 2篇刘彬
  • 2篇李佳霖
  • 2篇张松
  • 2篇李晋
  • 2篇孙文琦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原矛头蝮蛇毒毒性及恢复规律
2016年
目的:对原矛头蝮(P.mucrosquamatus)的毒性及其恢复规律进行考察,增进对该蛇毒性的认识。方法:用该蛇连续攻击小鼠,用梯度剂量蛇毒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统计死亡率,以折算绝对毒性和半数致死量。对毒性耗竭个体,在梯度时间间隔采集蛇毒,以考察毒性恢复规律。结果:原矛头蝮在2 h内可导致6只小鼠死亡。蛇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2.204μL/Kg。毒性耗竭后,在间隔21天所获得蛇毒的容积达到最大值即190μL,湿重为149.7 mg。结论:毒蛇在攻击猎物时,并不一次性排完毒腺中的所有毒液,随着攻击次数的增多,毒腺中毒液量逐步减少直至耗竭。其毒液量的恢复需要约3周时间,期间,单次排毒量逐渐增加,干物质的含量也基本呈递增趋势。就单次最大排毒量而言,原矛头蝮高于竹叶青、蝮蛇和银环蛇。其单位剂量毒性高于五步蛇和竹叶青。
和野孙文琦李佳霖张松李晋游华建金丽王志坚周婵蒲德永刘彬张耀光
关键词:蛇毒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
原矛头蝮蛇毒对小鼠器官形态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原矛头蝮(P.mucrosquamatus)蛇毒对小鼠脏器形态结构的影响,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该蛇毒的致病机理。方法:用原矛头蝮攻击小鼠,待小鼠死亡后,立即进行解剖,观察心脏和大血管内部血栓形成情况。取心脏、血管、周围神经、肾脏、肝脏、脾脏和肺,观察外形,并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用健康小鼠相同器官为对照,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被原矛头蝮攻击致死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肺发生了显著收缩;心腔和血管腔被血栓堵塞;在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血管中观察到了血栓;脾脏中白细胞显著增多;肺泡收缩,细支气管严重收缩致管腔堵塞;股动脉血管内膜发生了脱落;在股神经中发生了脱髓鞘现象。结论:急性凝血和窒息是导致小鼠死亡的重要原因;原矛头蝮蛇毒兼具血循毒和神经毒的特征;原矛头蝮蛇毒可导致多种脏器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张松李佳霖孙文琦和野李晋游华建金丽王志坚周婵蒲德永刘彬张耀光
关键词:蛇毒组织学器官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