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炜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雷达测厚和冰下地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冰川地形是构建冰川流动模型的基础,对于认识冰川响应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2009年和2014年消融季,使用探地雷达对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进行了厚度测量和冰下地形观测,获得了沿冰川中流线和多条横剖面的厚度资料,并对中流线上的厚度分布特征和槽谷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支冰川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90 m和150 m,东支冰川冰下地形起伏大于西支,支冰川的表面坡度都较缓和.东、西支冰川进入汇合区时厚度分别为122 m和157 m,由于支冰川的横向挤压和汇流,汇合区中部冰川厚度增加到162 m.冰川槽谷形态具有空间差异,东、西支冰川槽谷形态近似于对称的V型,但是在冰川汇合区,槽谷底部变宽,边坡变缓,发育有不对称槽谷.
- 王玉哲任贾文秦翔刘宇硕张通陈记祖李亚炜秦大河
- 关键词:老虎沟12号冰川探地雷达
- 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冰厚及冰下地形特征被引量:5
- 2015年
-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格罗夫山分队(CHINARE30,2013-2014年)利用雪地车载深层探冰雷达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开展了测线总长度超过200 km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冰厚及冰下地形调查,获得了哈丁山北部和萨哈罗夫岭与阵风悬崖之间详细的冰厚及冰下地形特征.通过对雷达数据分析表明,哈丁山北部区域平均冰厚为580 m,最大冰厚超过1 000 m,出现在该区域的东北方向,而东南方向冰厚相对较小;萨哈罗夫岭与阵风悬崖之间区域的平均冰厚为610 m,最大冰厚超过1 100 m,该区域槽谷发育十分成熟,槽谷形态近似呈U型.通过对雷达剖面影像的筛选和分析,推测在格罗夫山地区可能存在2个液态冰下湖泊.
- 李亚炜刘小汉康世昌赵博稂时楠
- 关键词: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