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涛

作品数:9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煤层
  • 2篇煤柱
  • 2篇颗粒物
  • 2篇可吸入颗粒
  • 2篇可吸入颗粒物
  • 2篇基本顶
  • 2篇PM10
  • 2篇充填
  • 1篇单轴
  • 1篇单轴抗压
  • 1篇单轴抗压强度
  • 1篇弹性地基
  • 1篇低透气性
  • 1篇低透气性煤层
  • 1篇底板
  • 1篇地基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压强度
  • 1篇沿空掘巷

机构

  • 9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鄂尔多斯职业...
  • 1篇环境公司

作者

  • 9篇张涛
  • 4篇谢生荣
  • 3篇邵龙义
  • 2篇陈冬冬
  • 2篇郜明明
  • 1篇薛东杰
  • 1篇鲁静
  • 1篇杨书申
  • 1篇周宏伟
  • 1篇周林
  • 1篇宋晓焱
  • 1篇王炳文
  • 1篇郑继东
  • 1篇薛俊华
  • 1篇刘中华
  • 1篇张磊
  • 1篇赵军
  • 1篇张国军
  • 1篇王东波
  • 1篇兰世忠

传媒

  • 3篇煤炭学报
  • 2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煤炭工程
  • 1篇中原工学院学...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5 m特厚煤层综放高强度开采窄煤柱围岩控制研究被引量:34
2017年
针对塔山煤矿15 m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留宽煤柱(38~45 m)护巷所带来的矿压显现强烈,煤炭损失严重等问题,提出15 m特厚煤层综放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以8204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和钻孔窥视,确定基本顶断裂线位置距采空区煤壁为4 m,并对掘巷前基本顶弧形三角块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巷道应布置在基本顶断裂线以外及悬臂梁平衡结构保护下的应力降低区内,综合确定煤柱宽度为6 m。基于巷道的控制难点,提出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索、多锚索-钢带桁架、梯级锚固束锚索、钢筋混凝土防护墙、向窄煤柱和相邻面采空区注浆的强力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实践表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较好,说明采用窄煤柱和强力联合支护技术是可行的。
岳帅帅谢生荣陈冬冬陈冬冬郜明明张涛
关键词:特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窄煤柱煤柱宽度
煤矿区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基于DNA损伤的毒理学被引量:6
2010年
采集2008年煤矿区城市平顶山PM10样品,使用质粒DNA评价法(PlasmidDNAassay)研究了夏季和冬季PM10的毒性。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和地点采集的PM10对质粒DNA的损伤差别很大,它们的TD50值(引起50%DNA损伤所需要的颗粒物剂量,以μg/mL表示)相差近10倍;单位质量颗粒物对DNA损伤率顺序:市区冬季>郊区冬季>背景点夏季>郊区夏季>市区夏季;同季节市区和郊区PM10对质粒DNA损伤率差别不大,但不同季节的PM10对质粒DNA损伤率则相差较大,且冬季PM10损伤明显大于夏季;冬季PM10对DNA损伤较大的原因可能与冬季燃煤空气中重金属元素增加有关。通过对颗粒物全样和水溶部分DNA损伤的评价得出,夏季市区和郊区PM10的氧化性损伤能力与颗粒物中的水溶和不溶部分都有较大关系,冬季市区、郊区和夏季背景点PM10的氧化性损伤能力主要来源于颗粒物中的水溶组分。
宋晓焱邵龙义周林张涛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氧化性损伤
梯形载荷煤柱底板偏应力分布规律与工程案例被引量:1
2019年
建立梯形载荷作用下底板偏应力分布的力学模型,推导出煤柱底板最大主偏应力公式,并得出不同载荷跨度与不对称系数等因素下的底板偏应力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载荷跨度减小,底板偏应力值整体呈减小趋势,两侧底板区域的高偏应力集中区不对称程度减弱,且最终会出现汇合,形成一个连续的"苹果"形高偏应力区。②当1<λ≤4时,呈现出与载荷高低相一致的不对称马鞍型分布;随着λ值增加,不对称性加剧,高载荷侧极大值增长速率明显高于低载荷侧;极小值呈线性增长,且其位置向低载荷侧转移。③载荷跨度为35 m时,随着深度增加,偏应力非对称性趋势变缓,而在底板一定范围内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低偏应力区,可作为巷道布置的较理想区域。结合新阳矿地质生产条件和力学分析结果,将新102材料巷布置在x=15 m处,确定了高预应力强力锚杆(索)支护方案,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为近距离下部煤层巷道布置和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兰世忠谢生荣索海翔张涛
关键词:力学模型
充填采煤弹性基础边界基本顶薄板破断规律被引量:4
2017年
建立充填开采基本顶弹性基础边界弹性地基薄板力学模型,依据差分理论及主弯矩破断准则,研究充填体弹性地基系数kf、基本顶厚度h、弹性模量E及边界弹性基础系数k_m对基本顶主弯矩及破断规律的影响,得出:(1)k_f增大时,短边、长边超前煤壁区及充填区中点绝对值最大主弯矩M_b,M_d,M_o均减小,M_o降低幅度最大,M_b深入煤壁距离b增大;(2)E或h减小时,M_b,M_d,M_o及b减小;(3)k_m增大时,b减小,M_b,M_d,M_o均增大;(4)充填区基本顶主弯矩存在分化效应:kf越大或h,E越小,充填区最大主弯矩逐步向周边转移,非中点区主弯矩逐渐大于M_o,k_m对分化效应的影响甚微。充填条件下基本顶主弯矩大于极限弯矩时,起始破断位置为长边深入煤壁上表面或中部下表面。当kf较小、充实率较低且上覆载荷较大时,基本顶断裂类型有:(1)长边上表面→短边上表面→中部下表面;(2)长边上表面→中部下表面→短边上表面;(3)中部下表面→长边上表面→短边上表面。
谢生荣陈冬冬陈冬冬孙颜顶郜明明张涛
关键词:基本顶薄板充填采煤弹性地基
大掺量粉煤灰充填料的激活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根据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活性激发原理,以铁矿尾砂为骨料,以粉煤灰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为胶凝材料,以不同龄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为指标,研究尾砂胶结充填中粉煤灰活性激发方式,确定物理激发和化学激发相结合的复合激发方式。并试验验证了物理激发和化学激发相结合的复合激发方式可增长强度40%左右。明确了粉煤灰最佳的复合激发方式为粉磨20min,外掺激发剂的比例为烧石膏:Na2SO4∶CaCl2∶Na2CO3=2∶0.1∶0.2∶0.2。
王炳文张磊赵军王东波刘中华张国军张涛
关键词:单轴抗压强度
平顶山市市区春季PM_(10)污染状况及相关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重量法测定了2006年3月13-22日平顶山市区PM10的质量浓度,同时对采样时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监测,并进一步分析了平顶山市区PM10的浓度日变化规律、污染状况及与主要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区春季PM10污染比较严重;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PM10质量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张涛邵龙义郑继东杨书申
关键词:PM10污染特征
低透气性煤层顺层密集钻孔抽采及并管提压系统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预抽难题,提出顺层密集大直径钻孔布置和并管提(负)压的瓦斯强化抽采技术,阐述了顺层密集大直径钻孔布置实现全区域增透的抽采原理。根据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了区段主管路中流体能量变化的表达式,并得出相应的能量坡度线。结合预抽钻孔的"负压-流量"特性曲线,阐明采用并管方式连接主管路提升抽采负压和增加抽采量的作用机理,并根据实践经验综合确定瓦斯强化抽采技术参数。现场实践表明,该技术治理瓦斯效果显著,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55%以上,生产能力由1. 2 Mt/a增加到1. 8 Mt/a,上隅角瓦斯浓度无超限现象,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高效开采。
谢生荣杨波张晴宋海政索海翔张涛
关键词:低透气性
长壁工作面覆岩采动裂隙网络演化特征被引量:44
2011年
以淮南张集矿1122(1)工作面为原型,制作了相似材料模型。结合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覆岩采动裂隙的分布及发育特征,并分析了覆岩采动裂隙长度与数量的分维与工作面推进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采动裂隙总数随着工作面推进长度增大而增大,且在主关键层弯曲前,裂隙总数逐渐增多;主关键层弯曲后,导致采空区中部部分裂隙闭合,而新生裂隙则不断增加。
周宏伟张涛薛东杰薛俊华
关键词:长壁工作面采动裂隙物理模拟分形维数
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重金属元素分布与富集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小龙潭、阳宗海和贵阳三个燃煤电厂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重金属元素(As、Se、Be、Pb、Cd和Co)的分布与富集特征。同粒径大于10μm的飞灰相比,大多数重金属倾向于在PM10中富集。经历了挥发-凝聚过程的As、Se、Cd和Pb元素,在PM10粒径大小和化学成分差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随着PM10粒径的减小,其含量和富集系数在总体增大的趋势下局部存在低值异常;未经历挥发-凝聚过程的重金属元素(小龙潭电厂、贵阳电厂Be和Co)表现出在不同粒级PM10中均匀分布和正常富集的特征。煤粉燃烧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挥发-凝聚特性改变了燃煤产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迁移能力,经历了挥发-凝聚过程的重金属元素主要赋存于飞灰表面,形成纳米级颗粒覆盖层,其水溶性和酸溶性增强,环境危害性增大。
鲁静孙俊民邵龙义张涛
关键词:燃煤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