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家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金属蛋白酶与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主动脉夹层的平均年发病率为5~10例/100万人,且其经过十分凶险,如未能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主动脉瘤也具有极高致死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发病机制却尚未明确,因此在医学上尚不能做到对该类疾病的早期预防,而近年来对金属蛋白酶的研究却开创了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研究的新局面。
- 刘欧张宏家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金属蛋白酶危重疾病影像学诊断年发病率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可溶性CD40配体表达及炎性反应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 type aortic dissection,STAAD)中的表达及其在主动脉夹层中的炎症反应。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共纳入STAAD患者95例[男67例、女28例,年龄(48.33±12.19)岁]和健康志愿者120例[男94例、女26例,年龄(48.64±10.13)岁]的血液样本。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前1 h取血,健康志愿者于肘静脉取血。所有STAAD患者均在CTA明确诊断,并排除马方综合征等患者。血液样本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SCD40L、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结果与健康志愿者对比,STAAD组SCD40L[(26.87±5.50)ng/ml vs.(13.39±4.03)ng/ml,P<0.001]有明显升高。E选择素[(116.62±25.24)ng/ml vs.(77.05±14.30)ng/ml,P<0.00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55.35±9.12)pg/ml vs.(37.33±5.61)pg/ml,P<0.001],白介素-1β[(62.12±13.37)pg/ml vs.(48.68±9.86)pg/ml,P<0.001],白介素-6[(499.54±90.45)pg/ml vs.(422.44±34.00)pg/ml,P<0.001]明显升高。结论 SCD40L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升高以及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明显升高。
- 韩露王晓龙王晓龙兰峰张宏家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差速贴壁法分离兔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本研究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兔骨髓中同时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抽取兔骨髓,应用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差速贴壁经纤连蛋白包被并结合EGM-2MV培养基分别扩增MSC和EPC。用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法、MTT法、DNA周期检测MSC和EPC的增殖能力及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能力,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免疫原型以鉴定MSC;细胞吞噬功能特异性地摄取Dil-ac-LDL及FITC-UEA-1,并结合CD133、VEGFR2/KDR、CD34免疫荧光鉴定EPC,并计算其纯度。结果表明,经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在早期贴壁细胞24 h换液时即可见明显集落形成,8 d后达80%融合,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形排列;2次贴壁细胞经EGM-2MV培养基培养,第3天开始伸展,约8 d可融合近80%,细胞呈多角形,出现条索状结构;2种细胞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均在90%以上,传至第2代后,生长曲线均近似"S"形;MTT法检测显示,细胞生长d 3至d 5时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MSC G0-G1期为(93.32±1.65)%、EPC G0-G1为(93.05±1.95)%,2种细胞DNA周期无明显差异;早期贴壁细胞FCM检测CD90、CD44阳性率为(99.7±1.12)%、(99.1±2.33)%;CD14、CD45、CD79a阳性率分别为(4.8±0.38)%、(6.8±0.49)%及(0.4±0.08)%,经体外诱导能够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鉴定为MSC;2次贴壁细胞传至第2代经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阳性率(82.1±3.4)%,CD133、VEGFR2/KDR、CD34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4.2±3.2)%、(64.7±4.3)%及(43.5±1.5)%,鉴定为EPC。结论:应用密度梯度分离法结合差速贴壁筛选法可培养出高纯度的MSC,2次贴壁细胞经纤连蛋白预包被并结合EGM-2MV培养基体外诱导可培养出增殖能力较强的EPC,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 辛毅刘小希赵伟刘飒刘飒李娜许秀芳黄益民罗毅
- 关键词:差速贴壁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细胞培养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