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莹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识字
  • 2篇识字课
  • 2篇识字课本
  • 2篇农民
  • 2篇民族
  • 2篇课本
  • 1篇大学生
  • 1篇新疆少数民族
  • 1篇新疆少数民族...
  • 1篇移居
  • 1篇越剧
  • 1篇争夺
  • 1篇秩序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大学...
  • 1篇实证
  • 1篇青春
  • 1篇青春之歌
  • 1篇权力
  • 1篇权力秩序

机构

  • 5篇嘉兴学院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孙莹
  • 1篇周扬

传媒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省社会主...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试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地方性农民识字课本的涌现
2017年
本文从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视角出发,从地方性农民识字课本的编写背景、课本的涌现和特征、课本的感知效应三个方面探究上世纪50年代扫盲教育中地方性农民识字课本涌现的现象。认为,农民识字课本中所宣传的生活体验对比为新社会的合法性构建提供了充分支持;但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却使课本中描述的农村现实及愿景与现实真相之间的裂隙日趋加大,从而使其失去了及时、真实的感知效应。随着60年代初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对急躁冒进方针政策合法性权威的瓦解,这场地方性农民识字课本涌现浪潮宣告终结。
孙莹
关键词:合法化危机国家干预
农民、历史、现代国家想象——20世纪50年代农民识字课本中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被引量:1
2018年
20世纪50年代,识字课本在毛泽东大力推进的农民扫盲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载体的关键作用。作为扫盲对象的农民阶级,自鸦片战争之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而面临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变局。农民作为被启蒙的一环而嵌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毛泽东推进农民扫盲教育是从共享的体制、文化和族群等方面出发,对农民民族认同观念的塑造。凭借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将农民日常生活世界的符号进行编码并赋予特定意义,进行识字课本中话语符号的合法性建构,形成话语权力和秩序,达到对农民阶级国家意识以及民族观念的启蒙和规训,是自上而下推进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孙莹
关键词:识字课本现代民族国家权力秩序农民
论当代江浙戏曲人物造型设计改良创新的多元化发展——以昆曲和越剧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纵览戏曲衣箱的发展史,"改良"和"创新"贯穿始终,是衣箱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也是当代传统文化复兴的关键词。如何平衡非物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空间拓展的关系,如何避免陷入继承与创新的两难,是当代戏曲衣箱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寻求因戏制宜、因剧制宜、符合时代审美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模式是当代江浙戏曲人物造型改良的有效途径。
张晓妍孙莹
关键词:昆曲越剧戏曲人物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融入、永久移居情况和管理对策分析——以浙江省为实证
2019年
随着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东部发达省份的适应情况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浙江省为样本,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浙江地区的融入、移居和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融入的对策,为做好高校民族统战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孙莹范玮黄璜孙艳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象征资本的争夺和博弈——关于《青春之歌》的论争和修改兼论集体写作被引量:3
2015年
《青春之歌》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出版之初就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论争,从工人到党的文艺官员都以不同方式介入了这场论争。论争一方面体现了不同文学观点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象征资本的争夺和博弈。论争的结果是《青春之歌》的修改、再版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从论争到修改,《青春之歌》完成了"集体写作"的过程。这一方式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和意识形态再生产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孙莹周扬
关键词:《青春之歌》集体写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