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红光

作品数:8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颗粒物
  • 3篇公园
  • 3篇PM
  • 3篇城市
  • 2篇植被
  • 2篇人体舒适度
  • 2篇夏季
  • 2篇绿地
  • 2篇公园绿地
  • 2篇PM2.5
  • 2篇城市公园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多样性
  • 1篇植被类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水平梯度
  • 1篇土地利用
  • 1篇主要植被

机构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北京市园林绿...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北京市园林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植物园
  • 1篇东营市水务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篇包红光
  • 7篇王成
  • 3篇王茜
  • 3篇郄光发
  • 2篇包红光
  • 2篇孙丽
  • 1篇孙睿霖
  • 1篇郭二果
  • 1篇董建文
  • 1篇王晓磊
  • 1篇姚佳
  • 1篇谢静
  • 1篇张昶
  • 1篇唐赛男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城市公园外侧防护林结构对外源PM_(2.5)的消减作用被引量:11
2016年
城市公园是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其外侧防护林是围合公园景观、消减外源污染的重要屏障。为研究城市公园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内PM2.5浓度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外源PM2.5污染的消减作用,通过布置样带监测城市公园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阔叶乔木林、阔叶乔草林、针阔混交林)距道路不同宽度处PM2.5浓度,分析影响PM2.5浓度的因素,并对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对外源PM2.5污染的消减作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内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大致相似,均呈现白天低晚上高的趋势,9:00—15:00时段防护林内PM2.5浓度达到国家标准II类功能区浓度质量要求,5:00时防护林内PM2.5浓度污染最严重,超出国家标准II类功能区浓度质量要求237.36%-335.31%。(2)城市公园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在15-45 m宽度范围内PM2.5浓度与路缘处PM2.5浓度相近,阔叶乔木林和阔叶乔草林在60 m宽度前后出现PM2.5浓度升高的现象。(3)城市公园外侧防护林11:00、13:00时对PM2.5浓度污染消减作用最强,19:00、7:00时对PM2.5浓度污染消减作用相对较差;阔叶乔木林、阔叶乔草林距道路165 m时消减作用相对较好,针阔混交林距道路45 m时消减作用相对较好,呈正消减作用。(4)PM2.5浓度与平均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包红光王成郄光发杜万光孙丽
关键词:城市公园防护林PM2.5
基于实地监测的城市林木调控PM2.5能力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PM_(2.5)污染凸显,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城市林木为城市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在调控、缓解、降低城市PM_(2.5)污染危害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筛选树种、优化配置结构、提高林木质量等方面进行城市林木前瞻性布局。然而,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研究突破城市林木调控PM_(2.5)污染机制与机理,实现调控PM_(2.5)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迫切需要在多尺度、多维度进行调控PM_(2.5)效应研究,并在不同尺度、不同维度进一步进行结合、延伸。对基于实地监测的城市林木调控PM_(2.5)能力研究现状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林木单位叶面积与形态特征、配置结构特征、气象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归纳城市林木调控PM_(2.5)机制,同时从城市林木调控PM_(2.5)效应的时间变化特征、水平距离和垂直变化特征、内外变化特征等方面总结城市林木调控PM_(2.5)时空特征。最终提出研究城市林木调控PM_(2.5)效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包红光包红光王成郭二果郭二果贺然
关键词:影响因素
北京香山公园主要植被类型的夏季环境效应评价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对香山公园典型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相关影响因子分析评价,以期为游客选择香山公园最佳游览时间及公园绿地管理和景观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季连续10天在北京香山公园5处不同植物类型的游憩点进行测定,选择园外广场为对照,分析6处监测点微气候、PM_(10)和PM_(2.5)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噪音情况,研究各因子日变化规律,并统计比较不同游憩点间差异和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香山公园日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呈单峰型变化,平均降低空气温度1.7℃,增加空气相对湿度6%;人体舒适度达到Ⅱ级标准的时间最长可达8.5 h;PM_(10)和PM_(2.5)浓度均呈早晚高、午后低的双峰型变化特征,各游憩点对PM_(2.5)日均净化率达27.6%,对PM_(10)日均净化率达25.9%,2种颗粒物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种颗粒物浓度与温度、湿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负离子浓度呈波峰波谷交替变化,早、中、晚出现3个高峰,园内日均值为795个·cm^(-3),为园外的2.43倍,与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得出各游憩点均在6:00前后和20:00—21:00达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噪音呈现出早晚2个高峰,园内噪音平均值为40.3 d B,平均降噪率达21.8%,与植物郁闭度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郁闭度与负离子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香山公园绿地内不同植被类型间增湿、降温、抗污染、降噪等能力存在差别,黄栌混交林的生态效应最高,草坪最低;香山公园夏季合理的游憩时段为7:00—11:00和17:00—20:00。
杜万光王成王茜包红光贺然包红光包红光谢静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大气颗粒物人体舒适度
城市公园绿地内空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以海淀公园为例
本文以斑块型城市公园绿地—北京市海淀公园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城市公园绿地空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规律。试验监测点以海淀公园中心作为分散点监测布点,监测点布置遵循广泛性、均匀性、规律性的原则,涵盖海淀公园不同下垫面、不...
包红光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
夏季典型天气下公园绿地小气候环境及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为探讨公园绿地夏季典型天气下(晴天、多云和雨后)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情况,选择海淀公园8处游憩地为监测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能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增加湿度,减小风速,改善人体舒适度。夏季不同天气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晴天和多云时绿地内舒适时间达4~7 h,比对照延长1~4 h;雨后人体舒适时间达5~11 h。不同游憩点降温率、增湿率和减风率差异明显,3种天气人体综合舒适度指数降幅最明显的游憩点是旱柳-槐树林,为5.0%~5.4%,草坪最低,仅为0.4%~1.5%。晴天、多云和雨后日均降温分别为0.5~2.6、0.7~2.7和0.6~2.0℃;增湿率分别为2.2%~10%、2.6%~10.25%和1.1%~4.3%;风速分别降低16.7%~66.7%、16.7%~66.7%和22.2%~55.6%。典型天气下06:00—09:00适合晨练等户外活动,晴天和多云时10:00后人体会感到不舒适,雨后居民可在17:00以后到园内各游憩点进行户外活动。
杜万光王成包红光王茜杨华周波
关键词:公园绿地夏季小气候环境人体舒适度
春季旗山福建柏林内外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7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森林生态保健功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而林分内外空气颗粒物浓度的高低是评价其好坏的标准之一。该文以福州旗山森林公园福建柏为例,采用英国生产的Dustmate粉尘监测仪,对春季其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进行了30 d的观测,旨在为福建柏游憩林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林内和林缘4种粒径颗粒物浓度整体日变化相似,白天呈"W"型,夜间呈"N"型。林内外在13:00-15:00、19:00-21:00和3:00-5:00时间段出现高峰期;低谷期出现在7:00-9:00、15:00-17:00和1:00-3:00。林内颗粒物以细颗粒为主,而林缘则以粗颗粒物为主。(2)对于福建柏林内和林缘,4种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趋势大体相似,夜间平均质量浓度高于白天,TSP与PM10高峰期浓度值是低谷期浓度值的1.4倍和1.6倍;PM2.5与PM1.0高峰期浓度值分别是低谷期浓度值的1.6倍和1.9倍。(3)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小气候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湿度、光照均与其呈正相关,而温度、风速呈负相关,且林缘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春季福建柏林内外空气质量良好,有利于生态保健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杜万光王成王茜董建文董建文姚佳
关键词:春季福建柏空气颗粒物
夏季海淀公园内PM_(2.5)浓度水平梯度分布规律被引量:4
2017年
于2014年夏季,通过观测海淀公园不同区域沿道路不同宽度处PM_(2.5)浓度,研究PM_(2.5)浓度日变化规律、水平梯度分布规律、净化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淀公园内PM_(2.5)浓度日变化规律呈白天低晚上高的趋势,09:00—15:00时PM_(2.5)浓度达到国家标准Ⅱ类功能区浓度质量要求,05:00时PM_(2.5)浓度最高。不同观测区域一定宽度范围内出现PM_(2.5)浓度积聚,之后开始下降。总体上,海淀公园在13:00时对PM_(2.5)浓度净化效益最显著,09:00时净化效益最差。环城高速路区域与城市主干道区域165 m以上宽度处、城市次干道区域60 m以上宽度处为正净化效益,并维持正净化效益。海淀公园内PM_(2.5)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相关关系表明,PM_(2.5)浓度与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与其他气象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
包红光王成郄光发杜万光孙丽
关键词:PM2.5浓度水平梯度
城市化地区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滨河用地性质的关系——以晋江市九十九溪为例被引量:9
2015年
以晋江市的九十九溪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分河段进行采样调查与影像数据提取,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指数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研究了河岸带植被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九十九溪河岸带植被物种构成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乔灌木,均匀度指数低于乔灌木,草本植物种间数量的分配更加广泛与稳定,比乔灌木更能抵御外界的干扰.九十九溪草本植物的均匀度低于灌木植物,灌木植物的均匀度指数低于乔木植物,表明在人为干扰比较强的城市化地区,河岸植物群落的自然梯度变化与演替已不再是影响群落的构成与结构的主要因素.不同河段植被景观风貌所具有的自然格调与其存留的乡愁景观要素与河段属性状况协同对应,乡村、农田河段与工业区、城区河段相比,受外来植物的影响相对较少,能够更好地保持自然植被景观风貌,具有地带特色的乡愁景观要素依然存在.从总体土地格局层面上看,城镇化地区河流空间异质性对植物多样性存在胁迫,建设用地类型越多,对生物多样性胁迫越大,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出现致使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
张昶王成孙睿霖郄光发包红光唐赛男
关键词:城市化河流景观河岸带植被多样性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