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生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 1954年江淮水灾与社会救济被引量:4
- 2008年
- 1954年春夏江淮地区发生长时间、高强度、大范围降雨,形成百年罕见流域性洪灾,堤毁物没,损失甚重。水灾发生后,政府部门迅速行动,紧急组织抗灾、救灾,转移、安置灾民,发放物质补给,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民众也积极参与抗洪斗争,开展生产自救。与旧社会灾荒时的物价飞涨、瘟疫蔓延、流民四散相比,该次水灾景象迥异,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之始就努力构建的防灾、减灾体系及强有力的抗灾、救灾体系。
- 刘长生
- 关键词:江淮流域水灾救济
- 建国初期(1949~1957)淮河流域水灾救治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建国初期淮河流域水灾严重,给流域人民造成了巨大危害。新中国政府有序抢救、安置灾民,积极募集、发放救灾物资,组织灾民生产自救、节约度荒,开展以工代赈,并加强灾区医疗卫生防疫等工作,全力救灾。1950年淮河流域大水灾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决定全面治理淮河,确定"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成立治淮委员会,初步构建了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新生人民政权领导下的淮河流域水灾救治工作凸显了一些迥异于以往的新特点。
- 施立业刘长生
- 关键词:建国初期淮河流域水灾救灾治淮
- 1931年安徽水灾状况及救济考察被引量:4
- 2007年
- 1931年特大洪水,安徽是受灾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进行了大规模救济活动。当时社会的动乱,经济的衰竭,官僚体系的腐败,使得救济过程弊病横生,凸显了30年代初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的薄弱和整体社会的衰乱特征。
- 刘长生张金俊
- 关键词:水灾救济
- 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 2008年
- 中体西用思想是一种流变发展的文化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得到不断地充实发展。在维新活动中,中体西用思想是维新人士宣传维新理论、拉拢中间势力、反击顽固势力和推动变法深入的理论基础。变法的最终失败并非中体西用理论的失败,而是中国传统局限与历史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刘长生郑征成
- 关键词: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戊戌维新
- 1950年淮河流域水灾与新中国初步治淮被引量:2
- 2008年
- 旧中国历代政府水务荒废,黄河南下长期侵蚀淮河水道,致使淮河流域灾害频仍。1950年淮河再次发生流域性水灾,淮河干支流堤坝溃漫无数,村没物毁,损失惨重。严重的灾情引起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关注,发出根治淮河的号召;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治淮工作会议,确定了治淮方针,并成立专门的治淮领导机构治淮委员会。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之下,初期治淮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新中国治淮的良好起步。
- 刘长生
- 关键词:毛泽东治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