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耀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三维有限元
  • 2篇生物材料
  • 2篇钛板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口腔
  • 2篇病变
  • 2篇病理
  • 1篇性别
  • 1篇性别比
  • 1篇性别比例
  • 1篇牙髓
  • 1篇牙髓干细胞
  • 1篇应力
  • 1篇硬腭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三维有限元分...

机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耀强
  • 3篇屈鹏飞
  • 3篇杨威
  • 3篇陈彪
  • 3篇范戌辉
  • 2篇岳磊
  • 2篇张睿
  • 1篇李丹
  • 1篇赵云转
  • 1篇张文娟
  • 1篇贾志宇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口腔...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钛板重建下颌骨体部缺损的生物力学变化
2016年
背景:三维有限元在口腔领域应用广泛,但关于下颌骨体部缺损钛板重建的三维有限元研究不多。目的:三维有限元分析钛板重建下颌骨体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下颌骨体部缺损双皮质钛钉钛板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正常咬合状态,在右侧下颌骨第一磨牙咬合面中央窝垂直加载200 N的载荷,分析下颌骨、钛钉、钛板的应力分布和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1)模拟咀嚼运动加载后下颌骨的应力在下颌体和下颌支部比较集中,其中应力集中比较明显的部位是下颌支的前后缘和下颌骨的下缘,下颌骨后缘的应力小于下颌骨前缘的应力,钛板固定和骨质接触部位也出现应力集中;(2)双皮质钛钉近螺帽处应力值最大,钛钉和钛板接触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3)下颌骨升支部钛钉的最大应力值大于缺损前端钛钉最大应力值;(4)钛板的应力集中部位主要为钛钉固定部位,钛板上缘和下缘的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下颌骨缺损前端和钛钉接触区以及下颌骨升支的钛钉接触区;(5)钛板重建下颌骨体部缺损后位移比较容易发生在缺损前端下颌骨和钛板接触部位;(6)结果表明,下颌骨体部缺损双皮质钛钉钛板固定重建相对比较稳定,下颌角前端的钛板比较容易发生断裂。
陈彪范戌辉刘耀强岳磊张睿屈鹏飞贾志宇赵云转杨威
关键词:内固定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钛板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牙髓干细胞对兔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通过手术建立兔面神经损伤模型,探讨牙髓干细胞对兔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诱导牙髓干细胞。4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沿嘴角至耳前处做长约3cm的切口,离断面神经上颊支,建立面神经上颊支损伤的动物模型。1周后向实验组兔手术术腔部位注入0.1mL牙髓干细胞悬液(5×10~6个),正常对照组兔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兔注射等量磷酸盐PBS缓冲液。术后2周观察各组兔行为表现及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兔面神经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兔面神经组织中脑源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阳性细胞数,透射电镜观察兔面神经组织横切片中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原代幼兔牙髓干细胞,大多数呈成纤维状、长梭形。HE染色后,第3代干细胞的细胞核呈深蓝色、卵圆形,呈梭形着色深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兔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兔治疗10周后,再生神经纤维较多,呈束状且紧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面神经组织中BDNF和CNTF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兔面神经组织中BDNF和CNTF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面神经组织横切片中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兔面神经组织横切片中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数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牙髓干细胞对面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及CNTF表达有关联。
陈彪张睿张文娟岳磊范戌辉刘吉伦刘耀强崔怡屈鹏飞杨威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面神经损伤
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
2024年
目的研究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方法共纳入335例腭部疾病患者,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245)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90)。根据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学来源等抽取数据,依次分组,探讨腭部疾病关联各参数后的类型及特征分布,找到腭部疾病多样性临床预判的指导性关键点。结果腭部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以口腔黏膜上皮源性肿瘤为主,鳞癌最多;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以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为主,多形性腺瘤最多。腭部疾病好发年龄区间为41~60岁,其中腭部良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为61~80岁,腭部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为21~60岁。腭部囊肿好发于硬腭,而其他腭部疾病均在软硬腭交界区高发。腭部良性肿瘤组织病理学以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来源为主,而腭部恶性肿瘤则以口腔黏膜上皮源性肿瘤来源为主。结论通过腭部疾病关联性别比例、年龄区间、好发区域、病理类型,寻找到多样性腭部疾病的临床预判关键点,进而预判腭部疾病方向,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
胡芸聂敏海刘耀强何儒雅刘旭倩
关键词:性别比例病变部位病理类型腭部肿瘤
误诊为慢性口腔溃疡病变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报告及依据文献的患者生存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硬腭部位被误诊为慢性口腔溃疡病变的非霍奇金(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在硬腭以溃疡为临床表现并诊断为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变及周围组织形态及其中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从TCGA数据库下载46例DLBCL患者的转录本、临床数据及生存数据,用Logrank检验Kaplan Meier(KM)生存分析比较高低表达两组之间的生存差异。结果:硬腭病损临床表现似溃疡,无特异性,病变及周围组织中Bcl2、Bcl6、CD20、CD45、PAX5、MUM1阳性,vimentin部分阳性,CD3少量阳性;Ki-67阳性率约为80%;CD10、CD21、CD30、CyclinD1、S-100、CKpan阴性。EBER原位杂交阴性。细胞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符合DLBCL。MUM1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有明显关联(P=0.033),高表达组的DFS更短。结论:首发在硬腭的结外型DLBCL临床可以以慢性口腔溃疡为表征,易误诊,结合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可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张梦莲聂敏海刘耀强李丹胡馨月刘旭倩
关键词:口腔溃疡误诊硬腭
腓骨重建及小钛板固定下颌骨体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背景:临床研究中进行腓骨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力学研究是不现实的,而有限元分析法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建立腓骨重建小钛板固定下颌骨体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下颌骨体部缺损腓骨重建三维模型及内固定模型,在前牙、健侧第一磨牙、健侧第二磨牙加载100 N咬合力,观察下颌骨模型重建前后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位移值情况,前牙加载和后牙加载下重建模型钛板、钛钉孔周围骨质的应力情况,前牙加载和后牙加载下腓骨前后端的最大位移值情况。结果与结论:正常下颌骨的最大应力集中在髁突颈部。在重建模型中,最大应力集中在健侧髁突颈部,加载相同咬合力的情况下重建下颌骨的最大应力值均大于正常下颌骨的最大应力值,前牙加载最大应力值大于后牙加载。在每块钛板内侧的两钉孔之间应力值最大,下颌角部位的应力比较集中,加载侧近下颌骨缺损处前上方的第一颗钛钉为下颌骨残端钛钉的最大应力集中部位,近腓骨中段后下方钛钉为腓骨端钛钉的最大应力集中部位。下颌骨残端近缺损处以及腓骨中段上板处的钉孔周围皮质骨为最大应力集中部位,前牙加载时的最大应力大于后牙加载时的最大应力。腓骨在X轴上从上缘到下缘的位移值不断减少,在Y轴上从前下方及后端至中份的位移值逐渐减少,在Z轴上从前端到后端的位移值逐渐减少。腓骨前端的最大位移值在Z轴方向,后端的最大位移值在Y轴方向上,前牙加载时的最大位移值均较后牙加载时的最大位移值大。说明下颌角后上方钛板最易折断,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钛钉尖端和颈部应力比较大,应选择双皮质钛钉;腓骨端和下颌骨残端钛钉和钛板的应力比较大,应重视其稳定性和固位性;前牙咬合时的应力大于后牙咬合时�
陈彪屈鹏飞刘耀强范戌辉刘吉伦杨威
关键词:生物材料腓骨小钛板应力有限元分析
以口腔黏膜溃疡为表征的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被引量:2
2022年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sal typel NK/T-cell lymph oma, ENKTL),是一种以破坏面部中份结构为主的、T细胞或NK细胞来源的、罕见且独特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本院收治1例首发于腭部,以口腔黏膜溃疡为临床表征,首诊诊断为慢性口腔溃疡,终诊为ENKTL的罕见病例。本文对该例首发于腭部的ENKTL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为今后诊断和鉴别发生在腭部的ENKTL提供参考。
刘耀强刘旭倩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口腔黏膜溃疡组织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