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荣棠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培养液
  • 2篇抗真菌
  • 2篇混合发酵
  • 2篇海洋真菌
  • 2篇发酵
  • 1篇代谢产物
  • 1篇植物病原
  • 1篇植物病原菌
  • 1篇提取物
  • 1篇内生真菌
  • 1篇抗真菌活性
  • 1篇抗真菌作用
  • 1篇活性
  • 1篇共培养
  • 1篇红树
  • 1篇红树林
  • 1篇红树林真菌
  • 1篇LC-MS
  • 1篇病原
  • 1篇病原菌

机构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李春远
  • 3篇黎荣棠
  • 2篇林永成
  • 2篇张杰
  • 2篇丁唯嘉
  • 1篇佘志刚
  • 1篇周世宁
  • 1篇何炳坚
  • 1篇梁煜潮
  • 1篇钟嘉升

传媒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株红树内生真菌混合发酵培养液中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1年
将混合发酵技术应用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代谢产物的培养,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甲酰基-3,5-二羟基-4-甲基苯甲酸(化合物1)、6,8-二羟基-4-乙酰基异香豆素(化合物2)、5-羟基-6,8-二甲氧基-2,3-二甲基-4H-萘-[2,3-b]-吡喃-4-酮(化合物3)、7,22-(E)-二烯-3,5,6-三羟基麦角甾醇(化合物4)、甘露醇(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和3以往鲜见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到的报道.
李春远张杰钟嘉升何炳坚黎荣棠梁煜潮林永成周世宁
关键词:海洋真菌内生真菌混合发酵代谢产物
两株红树林真菌共培养液抗植物病菌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液提取物中寻找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后,确定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4-甲氧酰基苯甲酸乙二醇酯、4-甲基-2-甲酰基-3,5-二羟基苯甲酸乙酯、rubramin、对羟基乙酰苯乙胺和尿嘧啶。4-甲基-2甲酰基-3,5-=羟基苯甲酸乙酯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被发现,并首次报道了其2D-NMR数据,生测结果表明其对小麦赤霉、大豆疫霉具有中等的抗菌活性。
丁唯嘉黎荣棠李春远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海洋真菌共培养抗真菌作用
两株红树内生真菌混合发酵液提取物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及LC-MS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将混合发酵技术用于南海红树内生真菌E33和K38的培养,发酵液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显示强烈抑制作用,抑制率比单独发酵平均增加1~3倍。LC-MS检测显示混合发酵时代谢物种类显著增加,表明两菌发展出不同于单独发酵的代谢途径,产生了强效抗菌活性物质。
丁唯嘉张杰黎荣棠李春远
关键词:混合发酵抗真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