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娣

作品数:2 被引量:14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差异
  • 1篇县域
  • 1篇县域经济
  • 1篇经济差异
  • 1篇经济带
  • 1篇经济重心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安徽省县域经...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中游

机构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黄震方
  • 2篇方叶林
  • 2篇陈文娣
  • 1篇谢慧玮
  • 1篇蒋卫国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001-2010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被引量:111
2013年
选择安徽省2001-2010年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G指数、经济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灰色G(1,1)模型对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预测,最后结合位序规模原理,对空间差异的机理进行分析。总体上安徽县域经济表现出微弱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重心在117.57°~117.6°E,31.67°~31.76°N之间变动,有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标准差椭圆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上以省会经济圈为核心,范围覆盖了皖江城市带大部分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安徽县域经济满足位序规模原理,其发展状况呈低水平分散均衡型。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中心城市发展状况、区域政策是导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方叶林黄震方陈文娣谢慧玮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重心
长江中游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35
2013年
以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1995-2011年常住人口总数、总GDP和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ArcGIS及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特征看,长江中游经济带总体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绝对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且这种扩大趋势从2000年后逐步增强;相对经济差异不显著,4个经济区中1995-2003年武汉城市圈经济相对发展最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最慢,2003-2011年皖江城市带发展最快,武汉城市圈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各经济区内部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其中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差异最大。从空间演变特征看,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逐渐加大,空间集聚趋势越来越弱,扩散效应逐渐增强,高水平发展的城市出现极化现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交通区位、区域政策、中心城市的联动、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是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陈文娣黄震方蒋卫国方叶林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空间自相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