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腾辉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雨滴
  • 2篇土壤
  • 2篇团聚体
  • 2篇模拟降雨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降雨
  • 1篇堆积体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区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分布
  • 1篇石灰土
  • 1篇输沙
  • 1篇输沙机理
  • 1篇水流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团聚体稳...
  • 1篇土壤样品
  • 1篇团聚体稳定性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绵阳市农业科...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广西交通设计...

作者

  • 5篇郑腾辉
  • 3篇李光录
  • 2篇张腾
  • 2篇付玉
  • 1篇张鹏辉
  • 1篇马璠
  • 1篇王健
  • 1篇邢媛媛
  • 1篇何凯旋
  • 1篇滕飞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土壤样品含水量快速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寻更加快速、节能的土壤样品含水量、测定方法,优选出适用于不同样品数量的最佳干燥途径,对提高土壤含水量、分析效率及实验室节能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黄绵土(宁夏彭阳)、塿土(陕西杨凌)、紫色土(四川盐亭)3种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烘箱法、微波炉法、酒精灯干烧法、酒精燃烧法分别对设计含水量为30%、20%、10%的土壤样品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几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微波炉法能将样品的干燥时间缩短至10 min以内,速度快,能耗低,且测定结果与烘箱法没有显著差异,在样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作为烘箱法的替代方法,而烘箱法仅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干燥。该研究提出的酒精灯干烧法可能成为一种较节约燃料的快速干燥方法。该方法的测定准确性还有待改进,适用性需进一步验证。[结论]从实验室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推荐使用微波炉法进行土壤样品干燥,在样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烘箱法。
马璠张鹏辉王健郑腾辉张庆玮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快速测定方法节能减排
雨滴击溅对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为研究不同雨滴直径的降雨对耕作层团聚体的破碎及其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该文选取4个雨滴直径(2.67~3.79 mm)对耕层土壤(0~20 cm)团聚体进行雨滴击溅试验,每次试验各滴5 000滴,每1 000滴收集1次溅蚀团聚体。结果表明:1)所有收集次序中雨滴直径3.79 mm溅蚀量最大,累积雨滴数为2 000、3 000和4 000时,溅蚀量与雨滴直径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2)各雨滴直径的溅蚀量随粒径减小呈增大-减小-增大趋势,>2 mm粒径的溅蚀量几乎为0,<0.053 mm粒径的溅蚀量随雨滴直径增大而增大。3)相同雨滴直径不同累积雨滴数之间平均重量直径值差异不显著,相同累积雨滴数不同雨滴直径之间平均重量直径值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雨滴直径溅蚀团聚体富集率随粒径变化一致,>1 mm粒径溅蚀量团聚体富集率值接近0,0.053~1 mm粒径团聚体富集,>1 mm粒径团聚体主要破碎成0.053~1 mm粒径团聚体,且粒级越小,富集率越高。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付玉李光录郑腾辉李柏桥张腾
关键词:团聚体粒径黄土高原
雨滴击溅与薄层水流混合侵蚀的输沙机理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针对雨滴击溅与薄层水流混合侵蚀过程输沙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雨滴击溅对坡面径流输沙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土娄土、黄绵土和黑垆土为供试土壤,在不同雨滴直径(直径2.22,2.68和3.04mm)、不同坡度(0°,2°和4°)和薄层水流厚度(0,2,4和6mm)条件下,分析单雨滴击溅时,泥沙溅蚀量与水层厚度的关系;多雨滴击溅时,泥沙溅蚀量与薄层水流厚度的关系,分别对二者关系进行拟合;同时,对于多雨滴击溅时,不同薄层水流厚度下黄绵土泥沙溅蚀量和雨滴动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单雨滴击溅时,泥沙溅蚀量随水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且雨滴直径越大其扰动水层厚度越大,当雨滴直径由2.22mm增加到3.04mm时,平均扰动水层厚度由10mm增加到14.67mm。多雨滴击溅时,在相同的坡度(0°~4°),不同土壤和雨滴直径下,随薄层水流厚度的增加,泥沙溅蚀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当薄层水流厚度相同时,随雨滴直径的增加,泥沙溅蚀量呈增大趋势。当雨滴动能不变时,泥沙溅蚀量随着薄层水流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薄层水流厚度一定时,泥沙溅蚀量随雨滴动能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建立了单雨滴击溅和多雨滴击溅条件下扰动水层厚度关与泥沙溅蚀量的关系式。
郑腾辉邢媛媛何凯旋滕飞李光录
关键词:模拟降雨薄层水流输沙机理
连续模拟降雨下岩溶区含砾石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为明确砾石含量对岩溶区石灰土质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以土质坡面为对照,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递增型降雨(0.5,1.0,2.0,2.5,3.0 mm/min)条件下偏土质(砾石含量30%)和偏石质(砾石含量70%)石灰土坡面的径流特性及侵蚀特征。结果表明:(1)随雨强增大,各坡面径流率呈稳定增长—波动的变化趋势,且土质坡面径流率整体小于2种含砾石坡面;偏土质、偏石质坡面累计产流量较土质坡面增加了0.49,0.37倍;(2)1.0~3.0 mm/min雨强下,土质坡面侵蚀速率在0.16~5.4 g/(m^2·s)范围内波动,整体呈稳定—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偏土质和偏石质坡面分别为0.16~5.4,0.06~0.74 g/(m^2·s),前者侵蚀速率变化范围大且波动剧烈,后者变化范围小且稳定;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各坡面累计侵蚀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偏土质坡面侵蚀量较土质坡面增加2.5倍,偏石质坡面较其减少了0.9倍;(3)土质、偏土质和偏石质坡面的侵蚀速率与径流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幂函数、线性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桂西北岩溶区弃渣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郑腾辉郑腾辉刘涛杨以翠莫斌
关键词:石灰土
退耕年限与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以黄土高原南部退耕还林年限6 a(FL06)和15 a(FL15)刺槐林地、退耕还草年限6 a(GL06)和15 a(GL15)紫花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以临近长期耕作坡耕地(CK)作为对照,采用湿筛法,分离出>2 mm、1~2 mm、0.5~1 mm、0.25~0.5 mm和<0.25 mm 5个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研究了退耕年限与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和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退耕还林还草与未退耕相比能显著提高>2 mm和1~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显著减少<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其中对于>2 mm和1~2 mm粒径团聚体在不同退耕年限与方式下含量表现为GL15>GL06>FL06>FL15>CK和GL15>FL06>GL06>FL15>CK;退耕还林和还草增加了两个土层的团聚体稳定性,GL15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均最大,土壤结构最稳定,其次为GL06;不同退耕年限,>2 mm粒径下退耕还林地和还草地、1~2 mm粒径下退耕还草地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退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20~40 cm土层中,团聚体含量均值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MWD和GMD值均小于0~20 cm层;各粒径范围内退耕还林与还草后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坡耕地相比总体表现出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退耕改善了土壤结构,对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随退耕年限与方式不同效应各异,且GL15相较于其它退耕年限和方式下的样地有更好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更多的团聚体有机碳积累。
李柏桥付玉李光录张腾郑腾辉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