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兴鹏

作品数:1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壳结构
  • 1篇远震
  • 1篇远震接收函数
  • 1篇造山带
  • 1篇山带
  • 1篇秦岭造山带
  • 1篇接收函数
  • 1篇北缘
  • 1篇泊松比

机构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刘有山
  • 1篇乔勇虎
  • 1篇司芗
  • 1篇滕吉文
  • 1篇马学英
  • 1篇董兴鹏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相邻地带远震接收函数与地壳结构被引量:15
2016年
从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们布设了一条延川—涪陵的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剖面由70个流动台站组成,全长约900km,穿越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东北缘陆内三大构造单元.利用记录到的远震波形资料,提取得到5638个远震P波接收函数,使用H-κ叠加扫描和CCP偏移叠加方法刻划了秦岭造山带与南北相邻地带的地壳厚度、泊松比以及构造界带.研究结果显示,(1)关于地壳厚度:地壳最厚的区域出现在大巴山,地壳厚度集中在47~51km之间,秦岭的地壳厚度相对大巴山较薄,且呈向北减薄趋势,集中在37~46km之间,渭河盆地地壳厚度为本区域最薄地带,在34°N左右处达到最薄为35km,剖面北侧的南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壳厚度变化缓慢,多为44km左右,南侧的四川盆地东北缘的地壳厚度向南缓慢减薄,集中在42~48km之间;(2)关于泊松比:使用接收函数H-κ叠加扫描法得到了沿剖面各台站下方地壳的平均纵、横波速度比VP/VS(κ),进一步计算得到泊松比σ,泊松比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块特征,秦岭造山带的泊松比明显低于南北两侧区域,其小于0.26的泊松比表征着该区域地壳物质组分主要为酸性岩石,亦即其酸性长英质组分上地壳相对于基性铁镁质组分下地壳较厚,该区域没有高泊松比分布则表明不存在广泛的部分熔融.(3)关于构造界带:秦岭—大巴造山带与扬子克拉通的边界并非在勉略构造带,应向南移至四川盆地的东北缘,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分踞秦岭—大巴造山带南、北两侧,且分别以较陡倾角向南和相对较缓的倾角向北俯冲于秦岭—大巴造山带之下,使得秦岭—大巴造山带呈不对称状扇形向外扩展与向上抬升的空间几何模型.秦岭和大巴山之间33°N附近存在分界面,两区域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特征各异.
司芗滕吉文刘有山马学英乔勇虎董兴鹏宋鹏汉
关键词:地壳厚度泊松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