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雪原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施肥
  • 5篇农田
  • 4篇灌区
  • 4篇河套
  • 4篇河套灌区
  • 3篇土壤
  • 3篇挥发损失
  • 3篇氨挥发
  • 3篇氨挥发损失
  • 2篇灌区农田
  • 2篇N2O
  • 1篇大型土壤动物
  • 1篇动物群落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筛分
  • 1篇土壤动物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结构
  • 1篇土壤取样

机构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7篇白雪原
  • 5篇红梅
  • 2篇赵巴音那木拉
  • 1篇杨彦明
  • 1篇高海燕
  • 1篇武岩
  • 1篇霍丽霞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施肥对河套灌区农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研究
作物对进入农田的氮肥吸收利用率为30%~40%左右,氮肥过量导致土壤氮素盈余,70%氮素残留在土体中或以气态挥发、液态淋失、渗漏等形式损失,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氮素气体排放引起的增温潜势也不容忽视。河...
白雪原
关键词:施肥N2O氨挥发
文献传递
施肥对河套灌区农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采用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施肥配比对河套灌区玉米农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试验设缓控肥(HK)、颗粒有机肥(F)、微生物菌肥(W)和农民习惯施肥(CK)4个施肥处理。结果显示:氨挥发损失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大量...
白雪原红梅刘向东韩敏张建强
关键词:河套灌区施肥氨挥发
一种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筛捡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筛捡器,用于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筛分;包括支架和筛分网,所述支架放置在取完土样的土坑上方,所述筛分网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上端且水平布置,所述支架上设有筛分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支架,并在支...
白雪原红梅赵巴音那木拉德海山美丽霍利霞刘鹏飞高海燕常菲
文献传递
施肥对河套灌区农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采用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施肥配比对河套灌区玉米农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试验设缓控肥(HK)、颗粒有机肥(F)、微生物菌肥(W)和农民习惯施肥(CK)4个施肥处理.结果显示:氨挥发损失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大量...
白雪原红梅刘向东韩敏张建强
关键词:河套灌区施肥氨挥发
施肥对河套灌区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讨河套灌区合理的施肥配比,减少氮素淋溶造成的环境污染,试验设缓控肥(HK)、颗粒有机肥(F)、微生物菌肥(W)和农民习惯施肥(CK)4个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配比对河套灌区土壤淋溶液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施肥处理硝态氮、铵态氮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肥料配施处理,能有效改变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微生物菌肥(W)处理可降低土壤胶体上的铵态氮向土壤溶液中的转移,从而减少土壤氨挥发。
白雪原红梅武岩霍丽霞美丽
关键词:施肥土壤铵态氮硝态氮
施肥对河套灌区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以河套灌区草甸碱化土为研究对象,设缓控肥(HK)、颗粒有机肥(F)、微生物菌肥(W)和农民习惯施肥(CK)4个处理,于2015年5—10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CO_2和N_2O的排放量,并对玉米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产生的综合温室效应进行测算,研究了农田表层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温潜势。结果表明,(1)各处理N_2O的排放峰值均出现在施肥10 d后。玉米整个生育期HK处理的单位时间排放量最少(0.25 mg/(m2?h)),F处理的排放量最多(0.67 mg/(m2?h)),F处理N_2O累计排放量比CK高出62.40%;CK分别比W、HK处理N_2O排放量高出19.71%、54.26%。(2)各处理间CO_2排放差异显著(P<0.05)。玉米整个生育期,W处理累积排放量最少(14 639.26 kg/hm2),F处理的排放量最多(18 603.4 kg/hm2),CK比W处理CO_2排放量高16.75%。(3)各施肥处理综合增温效应表现为HK处理
白雪原红梅杨彦明郜翻身霍利霞张建强
关键词:施肥CO2N2O
玉米秸秆还田量对黑土区农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考察玉米秸秆还田量对黑土区农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研究了0(CK)、9000(SR1)、10500(SR2)、12000(SR3)、13500(SR4) kg/hm25个梯度对农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影响。结果表明: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1820只,隶属于16个类群; SR4处理显著提高了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P<0.05),SR3处理显著提高了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P<0.05)。各处理样地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类群数则出现在7月; SR4处理显著提高了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0.05),SR1处理显著提高了地面节肢动物优势度指数(P<0.05),对照CK的均匀度指数最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农田地面节肢动物的个体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平均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类群数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丰富度指数与平均入渗率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地面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多样性指数、蟋蟀总科、跳甲科和步甲科5个特征指标对玉米秸秆还田最为敏感,初步认为是衡量黑土区土壤玉米秸秆还田后肥力状况的评价指标。
刘鹏飞红梅美丽赵巴音那木拉赵巴音那木拉白雪原李志新白雪原
关键词:土壤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