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煜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3篇污水
  • 2篇再生水
  • 2篇再生水厂
  • 2篇水厂
  • 2篇水处理
  • 2篇水处理厂
  • 2篇污水处理
  • 2篇污水处理厂
  • 2篇膜污染
  • 1篇需氧量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消化
  • 1篇氧量
  • 1篇再生能源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 1篇生物活性炭
  • 1篇水管
  • 1篇水再生

机构

  • 4篇北京城市排水...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4篇白煜
  • 2篇张荣兵
  • 2篇李伟
  • 2篇鲍海鹏
  • 1篇李魁晓
  • 1篇葛勇涛
  • 1篇王晓爽
  • 1篇常江
  • 1篇宋垚
  • 1篇李广路
  • 1篇徐慧
  • 1篇王东升
  • 1篇肖峰
  • 1篇应启锋
  • 1篇蒋勇
  • 1篇刘利群
  • 1篇张锡辉
  • 1篇冀春苗
  • 1篇张凯
  • 1篇杨炼

传媒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给水排水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负荷变化规律系统性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对QH2再生水厂旱季(汛前4月、汛后11月)与雨季(主汛期7月)进水污染物负荷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QH2进水污染物负荷受源头用水特性、管网运维状态,以及水厂抽升策略的综合影响。旱季QH2栅前液位与居民用水量均呈双峰分布,且峰值间隔时长接近。管网对上游来水的生物缓冲、稀释缓冲、容积缓冲效应,随旱季低液位抽升与汛期大水量冲刷而发生变化。旱季进水耗氧污染物负荷(OCPL)略高,汛前、汛后生物池单位容积需氧量为22.36、21.41 g/(m^(3)·h)。且低液位抽升易导致管网沉积物中颗粒态COD、TP的混入。虽监测到污染物浓度升高的初雨效应,但雨季进水OCPL略低,主汛期生物池单位容积需氧量为20.58 g/(m^(3)·h)。旱季、雨季非降雨日,早间时段进水OCPL与需氧量约为其他时段的1/2。不考虑雨水稀释作用,进水氨氮浓度全年保持稳定,Anammox对泥区回流液的处理,有效降低了生物系统氨氮负荷。
时玉龙鲍海鹏李伟张荣兵白煜李莹莹陈行行李杰
关键词:再生水厂污染物负荷排水管网需氧量
北排清河第二再生水厂低碳运行实践被引量:3
2022年
“双碳”目标的达成,对再生水厂低碳运行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2021年清河第二再生水厂聚焦水区节能降耗与泥区消化产能提升重点工作,包括:发挥流域化运营优势,通过流域水量联调,稳定进水负荷;对鼓风机、进水泵等重点耗能设备开展节能优化,保障设备工况与工艺需求及时匹配,实现药耗、电耗双降,水区日均电耗0.353 kW·h/m3,较2020年降低20.7%,节电对应CO_(2)减排比例26.1%;针对泥质与消化池氨氮负荷变化,通过保证初沉泥比例、稳定消化负荷、调控进泥含水率等措施,消化系统沼气产量稳步提升,9月—11月沼气产量均值298 m3/tDS,较1月—8月增幅为21.6%,沼气发电、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三项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CO_(2)减排比例近22%。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将继续以节能降耗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为抓手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时玉龙鲍海鹏李伟张荣兵李广路白煜李杰王之敏葛勇涛刘利群刘屹坤宋垚王宇吴雪松段长江
关键词:污水再生污泥处理碳减排厌氧消化可再生能源
北京污水处理厂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市污水处理厂中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情况,针对不同月份的膜丝进行了连续的膜污染分析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维荧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等对膜丝洗脱液进行了分析,发现A污水厂中膜丝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是腐殖酸,无机污染的主要成分是铝离子和钙离子;B污水厂中膜丝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是蛋白质,无机污染的主要成分是钙离子。但是两个污水厂的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A、B两污水厂的MBR运行情况良好,因此推测可能是由于SMP的含量基本一致,故SMP含量可作为污水处理厂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重要监测指标。
杨炼徐慧肖峰夏华王东升王晓爽白煜应启锋何政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
臭氧对陶瓷膜污染的控制及深度处理污水的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规模为20 m^3/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除污效果以及膜污染控制方式。在臭氧投加量为5 mg/L、陶瓷膜运行通量为80 L/(m^2·h)的条件下,臭氧/陶瓷膜单元的处理效果最佳。对比臭氧投加量为5和0 mg/L两种试验工况,臭氧直接作用于陶瓷膜表面能够有效减轻膜污染。在22 h运行期间,臭氧投加量为5 mg/L条件下,跨膜压差比较平稳,而投加量为零时,跨膜压差增加了25 k Pa。3种组合工艺的对比结果表明,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水质最好,对COD、COD_(Mn)、TOC、DOC、UV_(254)、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3%、63%、44%、38%、71%和100%;其次是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39%、41%、30%、30%、56%和84%;最后是陶瓷膜—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率分别为35%、41%、27%、21%、51%和85%。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能控制膜污染,提高膜通量,改善处理效果。
王浩张凯王晓爽王晓爽冀春苗李魁晓蒋勇冀春苗张锡辉白煜蒋勇孟宣宇
关键词: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膜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