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洋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合金
  • 3篇合金化
  • 2篇原位合成
  • 2篇机械合金化
  • 1篇原位制备
  • 1篇涂层
  • 1篇镁合金
  • 1篇耐腐蚀
  • 1篇耐腐蚀性
  • 1篇金属
  • 1篇金属表面
  • 1篇机械研磨
  • 1篇高熵合金
  • 1篇腐蚀性
  • 1篇改性
  • 1篇CU-NI
  • 1篇表面改性
  • 1篇表面合金
  • 1篇表面合金化
  • 1篇超疏水

机构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山西工程技术...

作者

  • 4篇王海洋
  • 3篇侯利锋
  • 3篇卫英慧
  • 2篇李永刚
  • 2篇李智龙
  • 1篇郭春丽
  • 1篇梁苗苗
  • 1篇侯利民
  • 1篇卫欢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FCC结构和HCP结构金属表面机械研磨过程的比较
近年来,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微观结构的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材料表面纳米化是在材料表面制备出具有一定厚度的纳米结构表层,通过改变其组织结构以及应力状态,使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方法。表面机械合金化(...
王海洋
关键词:表面合金化原位合成机械研磨
基于Cu表面原位制备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在纯Cu表面原位制备NiCoFeCuCr高熵合金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涂层的物相、显微组织及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球磨时间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涂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适当延长球磨时间有利于提高涂层的厚度和致密度,当球磨时间达到5h时,涂层最为致密,厚度约为40μm,且此时涂层与基体之间发生扩散而形成冶金结合。涂层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合金粉末的镶嵌、冷焊、扩散和涂层的加工硬化4个阶段。
李智龙侯利锋卫欢李永刚王海洋卫英慧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高熵合金涂层
纯铜表面原位合成Cu-Ni复合涂层及其形成机理被引量:1
2016年
报导了一种在纯铜基体上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和表面机械合金化共同作用原位合成Cu-Ni复合涂层的方法。采用XRD、OM、SEM、GDS对处理不同时间的样品进行组织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机械研磨预处理合金化4 h样品的表面涂层均匀、致密,且厚度达到40μm。涂层的形成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粉体与基体机械结合、形成冷焊层和互扩散过程。在弹丸与基体材料不断碰撞时,局部迅速升温,降低了原子扩散的势垒;通过预处理引入缺陷,使扩散通道增多,促进了元素扩散。
王海洋侯利锋卫欢侯利民李智龙卫英慧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原位合成纯铜
超疏水镁合金制备及其耐腐蚀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研究了2种化学试剂和2种表面改性剂,通过4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超疏水膜层的简单方法。先分别使用氯化铜和硫酸锌对镁合金进行化学刻蚀,再通过油酸和硬脂酸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改性以后试样的静态接触角均达到150o以上,滚动角在6.5o左右;且试样的超疏水性能保持稳定,在空气中暴露半年之久后,其接触角依然保持在150o以上,变化幅度非常小。对4种不同的超疏水试样进行电化学测试,比较发现采用氯化铜刻蚀后经过硬脂酸自组装得到的超疏水表面拥有最好的耐腐蚀性,其自腐蚀电位达到–1.11 V,相比于镁合金基体提高了0.33 V,且容抗弧直径是基体的6~7倍。
卫英慧卫英慧王海洋梁苗苗侯利锋李永刚
关键词:镁合金表面改性超疏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