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博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藜芦醇治疗肺癌的生物分子机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运用在线数据库研究白藜芦醇治疗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wiss 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白藜芦醇和肺癌的相关基因,取二者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获得交集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使用DAVID6.8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模型。使用AutoDock4.2.6软件对白藜芦醇和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对人肺癌H1975细胞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白藜芦醇和肺癌交集基因78个,PPI网络图表明交集基因关系密切。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55项、分子功能26项、细胞组分18项,以及86条相关通路,其中以PI3K-Akt通路富集靶点较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与PIK3CB、PIK3CA这2个重要靶点均能稳定结合。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够显著降低人肺癌H1975细胞p-Akt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PIK3CB、PIK3CA靶点,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肺癌作用。
- 张丽慧耿其顺朱子家王文斌沈志博李砺锋薛文华赵杰
- 关键词:白藜芦醇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食物质地改良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食物质地改良联合下颏抗阻力(CTAR)训练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及误吸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对照组、食物改良组、CTAR组及联合组,每组24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食物改良组在此基础上针对食物质地进行改良,CTAR组则辅以CTAR训练,联合组则在食物质地改良基础上辅以CTAR训练。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对患者误吸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经4周干预后发现4组患者VFSS评分、PAS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组治疗后VFSS评分[(7.42±0.41)分]、PAS评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食物改良组及CTAR组水平(P<0.05),食物改良组及CTAR组VFSS评分[分别为(5.96±0.82)分和(6.03±0.76)分]、PAS评级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食物质地改良基础上辅以CTAR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发生,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松杨军平沈志博霍佳刘俊启
- 关键词:吞咽困难误吸
- 基于数据库挖掘和分子生物学探讨白藜芦醇治疗肺腺癌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探讨白藜芦治疗肺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从DrugBank获取白藜芦醇作用靶点信息,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靶标基因在肿瘤及正常组织中表达量,预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影响。然后,运用随机森林和单因素COX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靶标基因进行筛选。结合生物信息学结果,使用分子生物学探究白藜芦醇治疗肺腺癌的作用机制。结果:基于白藜芦醇作用靶点的PPI网络,筛选出10个Hub基因,其中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1(SLC2A1),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ALOX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和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ALOX15)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然后,随机森林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LC2A1对肺腺癌的生存和预后意义重大。KM-plott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LC2A1表达量与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初次进展(FP),进展后生存率(PPS)均紧密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也进一步证明白藜芦醇能够通过降低SLC2A1表达,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免疫组化评分显示SLC2A1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蛋白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降低SLC2A1表达,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肺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深远意义。
- 耿其顺李依静沈志博郑园园李砺锋薛文华赵杰
- 关键词:白藜芦醇肺腺癌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
- 代谢组学在临床精准用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以研究生物系统代谢物谱为主的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微生物及环境领域。代谢组学着重研究生物体受到扰动后整体代谢轮廓的变化及规律。在精准用药研究中,代谢组学可以预测和评价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使我们能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本文首先讨论了代谢组学领域最新的分析平台,然后对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临床精准用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最后探讨以代谢组学为基础的精准用药方法在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前景。
- 朱子家王文斌沈志博赵杰
- 关键词:代谢组学个体化医疗系统生物学
- 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肺鳞癌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明确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在晚期肺鳞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66例晚期肺鳞癌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30例患者接受洛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并比较观察2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36.7%,对照组为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多于对照组,而Ⅲ、Ⅳ度恶心呕吐、乏力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洛铂联合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近期疗效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相似,毒副反应方面存在差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王伟孔天东沈志博
- 关键词:洛铂吉西他滨肺鳞癌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龙葵抗肺癌的生物作用机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研究龙葵治疗肺癌的药理机制。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口服生物利用度≥30%,药物相似性≥0.18)作为筛选标准,从中药成分检索数据库中筛选出龙葵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活性成分相关作用靶点。用Genecards数据库查询已知的肺癌治疗靶点,通过Calculate and draw custom Venn diagrams构建药物靶点与肺癌靶点韦恩图并获得两者共同靶点,用String数据库绘制共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再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龙葵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用WebGestalt和David分别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龙葵活性成分7个,相关靶点51个。根据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可知共有51个节点,146条关系。富集分析显示龙葵可以通过多个通路对肺癌产生治疗作用。结论龙葵可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并参与调控多个网络通路发挥治疗肺癌的作用。
- 耿其顺朱子家王文斌沈志博李砺锋薛文华赵杰
- 关键词:肺癌网络药理学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雷公藤红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的分析手段探讨雷公藤红素(CEL)干预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4只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小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饲料饲喂组(MCS组)、MCD饲料饲喂组(MCD组)、对照饲料+CEL组(MCS-CEL组),MCD饲料+CEL组(MCD-CEL组),每组6只。通过MCD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并同时腹腔注射CEL。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经CEL干预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代谢特征。结果 MCD-CEL组小鼠血清ALT、AST均明显低于MCD组[(237±89) U/L比(388±70) U/L、(200±33) U/L比(454±134)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理观察显示CEL给药组小鼠肝细胞内脂肪空泡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代谢组学结果表明CEL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等发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结论 CEL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等代谢通路发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 朱子家王文斌沈志博薛文华赵杰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雷公藤红素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