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倩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表演
  • 4篇审美
  • 4篇文化
  • 3篇审美意识
  • 3篇宋词
  • 3篇唐宋
  • 3篇唐宋词
  • 3篇美意
  • 3篇表演方式
  • 2篇艺术
  • 2篇苏轼词
  • 2篇特质
  • 2篇离合
  • 2篇词乐
  • 1篇形神
  • 1篇形神观
  • 1篇性情
  • 1篇艺术创作
  • 1篇艺术审美
  • 1篇艺术审美理想

机构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汪倩
  • 1篇杨柏岭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文献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江苏广播电视...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 1篇古代文学理论...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苏轼主气被引量:1
2012年
学者们从"气"的角度谈论过苏轼本人及其艺术思想,但是对气与苏轼融合成一种特有文化现象的原因却总是闪烁其辞,隔靴搔痒,不能让人很是信服。苏轼与气的复杂融合状态,实际上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气对艺术生命的概括,尚气的文化背景,苏轼主气的襟抱性情以及气与苏轼美学的关系。
汪倩
关键词:美学品格
“隔帘听”与唐宋词的审美意识
2016年
“隔帘听”最初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礼法、社会制度相关,是礼乐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种尊礼的体现.接着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隔帘听”以实用功能为主.后来作为曲名在《教坊记》中出现,进而成为词牌名,“隔帘听”更多地作为一种表演方式与欣赏方式出现,随之逐渐具有了审美的功能.词中“隔帘听”具有女性内敛优美的特征和余音绕梁的艺术韵味,其表演对象包括清唱、奏乐、舞蹈、乐舞、表演者及其环境等要素.“隔帘听”与唐宋词审美意识的探讨,对于理解唐宋词艺术精神也具有启发性.
汪倩
关键词:唐宋词表演方式审美意识
“隔帘听”与唐宋词的审美意识
"隔帘听"最初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礼法、社会制度相关,是礼乐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种尊礼的体现。接着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隔帘听"以实用功能为主。后来作为曲名在《教坊记》中出现,进而成为词牌名,"隔帘听"更多地作为一种表演...
汪倩
关键词:唐宋词表演方式审美意识
“隔帘听”与唐宋词的审美意识
"隔帘听"最初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礼法、社会制度相关,是礼乐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种尊礼的体现。接着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隔帘听"以实用功能为主。后来作为曲名在《教坊记》中出现,进而成为词牌名,"隔帘听"更多地作为一种表演...
汪倩
关键词:唐宋词表演方式审美意识
文献传递
苏轼“平淡自然”论及其艺术审美理想被引量:1
2014年
20世纪以来,关于苏轼平淡自然艺术理论研究的文章数量众多,但基本是围绕着苏轼晚年趋于平淡自然风格的追求与他大量的"和陶诗"来谈的。实际上苏轼的"平淡自然"艺术思想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里从时代风尚、艺术创作、人格境界、情感守护以及人生艺术化等几个方面论述苏轼的"平淡自然"的艺术思想。
汪倩
关键词:平淡自然艺术思想
从表演角度看苏轼词革新
2013年
"诗乐舞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优秀传统。词(诗)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与音乐之间有着复杂交织的离合关系。当代人对唐宋词的欣赏是一种仅仅从文字层面分析,而脱离了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现场感的欣赏,这与唐宋人欣赏方式存在巨大差异。苏轼词作为词史革新的代表,实际上具有表演的艺术特质。苏词从表演者性别、表演乐器、表演姿势及表演内容等诸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革。苏词实际上改变了词——这种盛极于唐宋的艺术表演方式,这是对我们理解苏词在中国词史上革新的不可或缺的艺术审美之弥补。
汪倩
关键词:苏轼词
从表演角度看苏轼词革新被引量:1
2012年
"诗乐舞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优秀传统。词(诗)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与音乐之间有着复杂交织的离合关系。当代人对唐宋词的欣赏是一种仅仅从文字层面分析,而脱离了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现场感的欣赏,这与唐宋人欣赏方式存在巨大差异。苏轼词作为词史革新的代表,实际上具有表演的艺术特质。苏轼词从表演者性别、表演乐器、表演姿势及表演内容等诸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革。苏轼词实际上改变了词——这种盛极于唐宋的艺术表演方式,这是对我们理解苏轼词在中国词史上革新的不可或缺的艺术审美之弥补。
汪倩
关键词:苏轼词
苏轼艺术创作思想之“形”与“神”
2013年
苏轼艺术创作的形神观主要是由"赋形""传神""意气"等组成,苏轼对神的观照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他突出的贡献有两点:一是从气化形神到艺术形神动态转化过程中,苏轼以自身艺术创作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将"神"意化和韵味化。苏轼"文人画"主张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同时揭示了诗情画意的审美理想是苏轼对"形"与"神"的最高追求。
汪倩
关键词:形神观文人画诗情画意
论苏轼艺术创作之“技道两进”
2012年
苏轼的技道思想是在传统技道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技道两进。在崇道的文化传统里,苏轼肯定了道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技艺的重要作用,在成熟的技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道。他的技道两进实际上抬高了技、艺的地位。这正体现了苏轼艺术思想的辩证融合特色,也体现了宋文化融合的特色。苏轼的技道两进思想对后代艺术思想产生广泛的影响。
汪倩
关键词:文化融合
江顺诒生平及著述考--以稿本《窳翁丛稿》为中心被引量:1
2015年
江顺诒是晚清知名词学家、红学家,著述颇丰。不过,由于人们对生平行事不甚清楚,直接影响了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兹在上海图书馆所藏江顺诒《窳翁丛稿》稿本的基础上,以其中的《窳翁自撰年谱》、《江××先生事略》等文献为中心,结合相关资料,首次就江顺诒的生卒年月、祖系与家世、求学与仕宦经历以及著述情况予以梳理,呈现同治、光绪年间,以江顺诒为代表的杭州文学活动,并对相关文献如黄秀文主编的《中国年谱辞典》、胡适《日记》等关于江顺诒的一些错误说法予以辨析。
杨柏岭汪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