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悦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手术
  • 2篇麻醉药
  • 2篇麻醉药物
  • 2篇老年
  • 2篇老年患者
  • 1篇丁卡因
  • 1篇腰丛
  • 1篇腰丛-坐骨神...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腰硬联合麻
  • 1篇腰硬联合麻醉
  • 1篇药物
  • 1篇置换术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情况
  • 1篇全麻
  • 1篇全麻手术
  • 1篇坐骨
  • 1篇坐骨神经

机构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王立伟
  • 3篇祖翠华
  • 3篇殷悦
  • 1篇邓燕
  • 1篇王凯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8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51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记录2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较B组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B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均有较好的疗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免疫抑制及尿路感染风险,但可能需要加用更多的镇静或镇痛类药物;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但术中输液量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质量及可否耐受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为患者减轻病痛,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殷悦王立伟祖翠华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
不同药物及给药途径对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七氟烷,简称"右瑞七"、咪唑安定+芬太尼+异氟烷,简称"咪芬异")在不同给药途径(全凭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时对俯卧位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384例俯卧位全麻手术老年病例,按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差异分为右瑞七组(204例)和咪芬异组(180例)。比较两组老年患者麻醉前1 min(T0)、插管后俯卧位30 min(T1)和术毕(T2)时刻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并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全凭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在T0、T1、T2时刻呼吸功能指标差异。结果在T0时刻,各组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P均<0.05)。但在T1、T2时刻,右瑞七组患者的PaO2显著高于咪芬异组(P<0.05),而PaO2/FiO2、PET-CO2低于咪芬异组(P<0.05)。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在T1、T2时刻的PaO2显著高于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患者(P<0.05),而PaO2/FiO2、PET-CO2低于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患者(P<0.05)。结论右瑞七药物配伍联合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途径,对老年全麻患者术中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其最大优势在于可改善全麻俯卧位手术老年患者肺胸顺应性,利于术中老年全麻患者呼吸功能的保持。
孟雪张哲殷悦祖翠华邓燕王凯王立伟
关键词:全麻手术给药途径麻醉药物
不同麻醉药物在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 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 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评分及术后患者不良记忆情况.结果插管后4组患者HR,SBP及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插管后各组患者HR,SBP,MAP指标显著偏低(P<0.05),其中R组插管后上述指标较L组、T组显著偏高(P<0.05);拔管时C组HR,SBP,MAP较T组、R组显著偏高(P<0.05),T组上述指标较L组低(P<0.05);T组、R组呛咳评分及拔管时不良回忆评分较L组、C组低(P<0.05).结论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相比,0.75%丁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
殷悦王立伟祖翠华
关键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表面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