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球形和泪滴形凹陷涡发生器传热实验和数值计算被引量:1
- 2015年
- 凹陷涡发生器是一种高效的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冷却结构,本文对分别具有球形和泪滴形凹陷涡发生器阵列的表面传热与流动性能开展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本文分别采用Standardκ-ω,SST和Reliazableκ-ε三种湍流模型计算了凹陷涡发生器表面湍流传热与流阻性能,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确定了Standardκ-ω是研究凹陷传热和流动最精确的湍流模型。通过该研究,获得了球形和泪滴形凹陷涡发生器在雷诺数范围8500~60000内的传热及流阻和流动特性。该实验研究表明,与光滑通道内湍流流动相比,球形凹陷传热性能提高约60%,摩擦因子增加约70%;泪滴凹陷传热性能提高约90%,摩擦因子增加一倍左右。泪滴形凹陷表现出更好的传热性能和综合热性能。
- 饶宇李博冯岩
- 关键词:凹陷涡发生器传热
- 凹陷涡发生器形状对湍流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分别具有球形、椭球形、倾斜椭球形以及泪滴形凹陷涡发生器阵列表面的湍流传热与流阻性能.采用湍流模型Relizable k-ε、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ation)和Standard k-ω模拟凹陷涡发生器表面的湍流传热与流阻性能,并与其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Standard k-ω是研究凹陷传热和流动的最精确湍流模型.同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4种凹陷结构在雷诺数为8 500-60 000下的传热、流阻和流动特性,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与充分发展的光滑通道内湍流流动相比,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40%,摩擦因子增加了约70%;椭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30%,摩擦因子增加了60%左右;倾斜椭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40%,摩擦因子增加了60%左右;泪滴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70%,摩擦因子增加了约1倍,即泪滴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和综合热性能最佳。
- 冯岩饶宇李博
- 关键词:凹陷涡发生器传热
- 应用瞬态液晶热像研究凹陷涡发生器传热性能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使用瞬态测量技术对球型/椭球型凹陷冷却结构内的流阻性能和局部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凹陷深度与通道高度之比为0 2,凹陷投影赢径与通道高度的比为1。冷却通道的高度为10 mm,基于通道水利直径和平均速度的雷诺数为8500~51000。实验结果表明,充分发展段的球型凹陷的传热性能是光滑通道传热性能的1.45~1.55倍,而其摩擦因子是光滑通道摩擦因子的1.25~1.75倍;椭球型凹陷的传热性能比球型凹陷低4%~15%,摩擦因子高5%左右。本实验研究获得了球形凹陷/椭球型凹陷详细的局部传热性能分布,凹陷后半部分的传热性能明显高于凹陷前半部分的传热性能。球型凹陷的总体热性能参数比椭球型凹陷高约14%。
- 李博饶宇陈鹏
- 关键词: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