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丽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镉胁迫对拟南芥幼苗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了Cd胁迫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错配修复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选取Cd胁迫敏感的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25、0.5、1.0 mg.L-1)Cd处理对拟南芥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质量影响不大;Cd浓度为0.25 mg.L-1时,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P<0.05),Cd浓度为0.5和1.0 mg.L-1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P<0.05);叶绿素含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微弱增加(P>0.05)。Cd浓度为0.25 mg.L-1时,以18S rRNA为内参照,PCNA1、PCNA2、MSH2、MSH3、MSH6、MSH7 6个基因均出现了诱导表达,当Cd浓度增加到1.0 mg.L-1时,除了MSH6持续表达诱导及MSH3基因与对照相比表达抑制外,其他基因的表达依然出现诱导,但都低于0.5 mg.L-1Cd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基因表达的改变可作为检测Cd污染对植物遗传毒性效应潜在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 张巧丽刘宛李培军韩艳萍
-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
- 镉胁迫对拟南芥幼苗形态生理和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以拟南芥为供试材料,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分子指标3个层次研究了镉(Cd)的毒理效应,筛选Cd敏感生物标记物。分子指标的研究以18SrRNA为看家基因,错配修复基因MutS2homolog(atMSH2),atMSH3,atMSH7,细胞增殖核抗原1和2(atPCNA1和atPCNA2)为检测目的基因,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Cd胁迫对上述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0.125、0.25、1.0、3.0mg·L-1)Cd处理7d后,根长随Cd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0.125mg·L-1Cd处理下,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在0.25、1.0和3.0mg·L-1Cd时降低,但仍高于对照;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地上部atMSH2,atPCNA1,atPCNA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字型关系,分别在0.125,0.25和0.125mg·L-1Cd时达到最大值。以上结果表明,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上述3个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趋势相符,且均对Cd污染胁迫较敏感,可以作为检测Cd污染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 韩艳萍刘宛李艳芝李培军张巧丽郭艳丽
-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