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慧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模式
  • 2篇区域气候
  • 2篇区域气候模式
  • 2篇降水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气温
  • 1篇动力降尺度
  • 1篇水平分辨率
  • 1篇欧亚
  • 1篇欧亚大陆
  • 1篇气溶胶
  • 1篇气温
  • 1篇情景
  • 1篇逐日
  • 1篇温室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极端降水
  • 1篇降尺度
  • 1篇降水特征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毕训强
  • 4篇孔祥慧
  • 1篇张贺
  • 1篇王爱慧
  • 1篇华维
  • 1篇何卷雄
  • 1篇张明华

传媒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第32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对中国及周边区域的多个区域气候模式的比较试验和CASESM-WRF嵌套模式的效能检验
<正>本研究用NCAR WRF和ICTP RegCM4两个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多组区域气候模式的比较试验,也进行了用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 ESM)中大气分量模式与WRF模式的单/双向耦合积分的个例...
毕训强孔祥慧张鑫鑫何卷雄张明华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
文献传递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南方百年气温和降水的动力降尺度模拟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采用NCAR的WRF3.5.1模式,以NOAA的20世纪再分析资料作为区域气候模式的初始场和侧边界场,对东亚地区进行了百年以上(1900-2010年)尺度、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动力降尺度数值模拟试验。通过与观测气候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驱动场(20世纪再分析资料)和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南方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经过动力降尺度的区域气候模式试验结果能更好地模拟我国南方地区气温气候平均态和季节循环。WRF模式模拟的气温与观测的气温的空间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年平均和夏季,WRF模式模拟的气温与观测的气温的偏差大多介于-1°C到+1°C之间。对于降水,WRF模式显著提高了我国南方降水的模拟能力。和驱动场相比,WRF模式模拟的降水与观测的偏差明显减小。夏季,WRF模式模拟的降水空间相关系数在0.5以上。由此延伸至对近百年我国南方地区三个子区域(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和西南地区)四个时段(1914-1942年、1943-1971年、1972-2000年和2001-2010年)的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的结果在区域平均的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数值上与观测比较接近,夏季模拟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冬季存在气温模拟偏低的误差。对气温趋势分析表明,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两个时间段,区域气候模式明显提高了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的模拟性能。
孔祥慧毕训强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地表气温降水
CAS-ESM模式对欧亚大陆逐日降水特征的数值模拟: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水平分辨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CAS-ESM和NCAR CESM中的气候系统模式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水平分辨率的模拟试验,并针对欧亚大陆逐日降水特征模拟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进行了四组时长为19年(1998~2016年)的AMIP(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数值积分试验:在1.9°×2.5°的低分辨率下NCAR CESM模式使用CAM5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记为CESM),在1.4°×1.4°的低水平分辨率下CAS-ESM模式使用CAM4与CAM5两种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依次记为Lcam4和Lcam5),在0.5°×0.5°的高水平分辨率下CAS-ESM模式使用CAM5物理参数化方案(记为Hcam5)。通过与GPCC(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观测资料比较,两个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平均降水特征和极端降水的气候态,但模式的降水频率偏大、降水强度偏弱。CESM的大雨日数与观测较为接近,Hcam5模拟的日最大降水量与观测最接近。针对CAS-ESM模式,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水平分辨率均对降水特征产生影响,其中提高分辨率对降水特征的模拟有显著的改进。Lcam4和Lcam5相比,Hcam5显著提高了极端降水的模拟性能。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Lcam4的降水频率高于Lcam5;而在中国东部,Hcam5的降水频率比Lcam5小,与GPCC偏差更小。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与Lcam5相比,在欧洲地区Lcam4中的大尺度降水较多,水汽输送更强。在中国东部,Hcam5中对流性降水频率比Lcam5更小,而大尺度降水和水汽输送更大,使得高分辨率的模拟试验性能提高。
孔祥慧王爱慧毕训强李星雨张贺
关键词:欧亚大陆极端降水
CMIP6情景中主要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形成的8组最新的未来可能情景(SSPx-y情景),被用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以据此来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幅度和趋势。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8组SSPx-y新情景中主要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数据的基准年排放强度分布、未来排放强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在6个典型区域排放强度的逐年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碳(CO2)、甲烷(CH4)、黑碳(BC)、二氧化硫(SO2)在基准年的排放强度高值区都位于东亚和南亚。相比于基准年,2100年CO2和CH4在高和低辐射强迫情景下表现出的排放强度变化有显著差异。此外,所有情景下2100年的BC和SO2全球平均排放强度都弱于基准年的排放强度。在时间变化上,随着生物质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不断进步,所有地区在4组不超过3.4 W/m2的低辐射强迫情景下,CO2排放强度到2100年都呈现负值。其中,南美洲的负排放最强,2100年在SSP5-3.4情景下该地区的排放强度为-0.3 kg m^-2 a^-1。最后,对比东亚和南亚排放强度的逐年变化可以发现,在各情景所描述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东亚的减排行动的成效都要好于南亚。
斯思毕训强孔祥慧华维
关键词:情景温室气体气溶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