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月红

作品数:3 被引量:6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水土
  • 2篇土地利用
  • 1篇典型流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措施
  • 1篇水土流失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坡面
  • 1篇坡面侵蚀
  • 1篇丘陵
  • 1篇丘陵沟壑区
  • 1篇驱动力
  • 1篇流域
  • 1篇径流
  • 1篇黄壤
  • 1篇黄土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高原丘陵...
  • 1篇沟壑
  • 1篇产沙

机构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陈月红
  • 2篇张科利
  • 1篇魏欣
  • 1篇伍飞舟
  • 1篇张卓栋
  • 1篇王晓岚
  • 1篇牛健植
  • 1篇张晓明
  • 1篇杨卓
  • 1篇张大伟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CSLE模型的贵州省水土流失规律分析被引量:41
2017年
应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数据,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实际土地利用单元地块空间统计特征及相应侵蚀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共占调查总面积的86.2%。由于地形破碎,地势陡峭,土地表现出破碎化特征,地块面积、坡长、坡度均值分别为3.45hm^2,45.3 m,21.7°。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于坡长,陡坡耕作是导致耕地土壤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68.6%的耕地位于陡坡,其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65.6%。贵州省土壤侵蚀程度由西向东递减,以黔西南地区侵蚀最为严重。工程措施能够有效防治土壤侵蚀,减沙效益在75%以上,但随坡度增大而减小,林草地减沙效益优于工程措施。在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时,应重点考虑土壤侵蚀强烈地区,减少陡坡耕作,推广还林还草。
陈美淇魏欣张科利陈月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为了给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该文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罗玉沟流域和吕二沟流域这两个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各个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利用TM、ETM+影像图,同时结合实测资料从而计算出该两流域在研究时段内的土地利用的变化贡献率、变化强度指数和变化速度3项指数,然后结合流域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罗玉沟流域林地和梯田的面积均有显著增加,坡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吕二沟流域林地面积增加明显,而草地和灌木面积急剧萎缩。这也与该两流域在水土保持措施方面以修建梯田和造林为主是一致的。同时,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各个驱动因子中,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
伍飞舟杨卓牛健植张大伟张晓明陈月红
关键词: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土保持措施驱动力
西南黄壤和西北黄土坡面侵蚀产沙规律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地区之一,黄壤是该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本文基于贵州省毕节市与陕西安塞径流小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降雨与坡面径流深、产沙模数等关系,研究次降雨坡面侵蚀规律。结果表明:黄壤坡面产流产沙主要来源于大雨及暴雨,受降雨量影响最大,数量上小于黄土坡面;黄壤坡面产流与降雨量相关性大于与其与时段降雨强度相关性,黄土坡面反之;随降雨级别增大,黄壤坡面产流与降雨特征关系由无规律变为线性;时段降雨强度与黄壤坡面产沙呈指数关系,与黄土坡面呈幂函数关系;缺乏过程资料时,可采用M=0.54e0.11p预测黄壤坡面次降雨侵蚀量;降雨侵蚀力与产流产沙呈线性关系,单位降雨侵蚀力引起的产流产沙量黄壤坡面均小于黄土坡面;坡面产流与产沙均呈良好线性关系,产流量相近时,黄壤坡面产沙量略小于黄土坡面。研究结果表明黄壤坡面侵蚀量小于黄土坡面,但由于其土层薄,侵蚀程度仍十分严重,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陈美淇张卓栋王晓岚张科利陈月红
关键词:黄壤坡面侵蚀径流产沙黄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