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春苗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狼疮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3篇细胞
  • 2篇自身免疫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复习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多系统
  • 1篇多系统受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炎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亚群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机构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哈佛医学院

作者

  • 6篇陈俊伟
  • 6篇赵春苗
  • 4篇郝美华
  • 4篇景晓娜
  • 2篇吴萌
  • 2篇李小峰
  • 2篇杨金华
  • 2篇王静
  • 1篇牛红青
  • 1篇介绍亮
  • 1篇乔玥

传媒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以在多种器官内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ICs)的沉积,最终导致组织损伤为特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主要作用是对B细胞提供帮助。它们在B细胞的滤泡和生发中心产生和成熟,并形成长期的血清学记忆功能,同样地,其可能在SLE的发病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王静牛红青景晓娜梁赵云郝美华赵春苗楚燕芳陈俊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生发中心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
全反式维甲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SL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具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特点。SLE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与遗传学、免疫学、雌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可导致自我免疫耐受的破坏,最终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景晓娜梁赵云郝美华吴萌杨金华赵春苗楚燕芳张升校高崇李小峰陈俊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反式维甲酸细胞调节自身免疫反应多系统受累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银屑病关节炎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 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血清阴性的炎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银屑病的皮疹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脊柱炎症,病程迁延,不易根治,晚期可致残,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有大量的文献已经证实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重症及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等风湿性疾病,其也被大量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当中。
赵春苗楚燕芳张冰莹王旭霞梁赵云郝美华景晓娜王轶奇安佳陈俊伟
关键词:双重滤过血浆置换银屑病关节炎
肠道菌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机体较为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机体肠道系统中寄居大量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正常情况下,菌群数量及种类保持平衡,与机体互利共生,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生长与发育,但异常情况下,菌群数量及种类发生改变,引起免疫系统紊乱,进而导致疾病发生与发展。SLE与肠道菌群紊乱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参与SLE的免疫调节环节。本文就肠道菌群在SLE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旭霞赵春苗王轶奇安佳张冰莹陈俊伟
关键词:肠道菌群系统性红斑狼疮调节性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 B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测定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细胞、CD5+ B细胞数量以及分泌的IL-10水平,并分析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84例SLE患者组,根据其SLEDAI进行评价,将所入选患者分为低活动组(SLEDAI〈9分)和高活动组(SLEDAI≥9分),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其淋巴细胞、B细胞、CD5+ B细胞的数量、ESR、C3、C4以及血清中的IL-10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SLEDAI及补体的相关性。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以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的淋巴细胞总数[(1.3±0.6)×10^9/L]低于健康对照组[(1.9±0.6)×10^9/L](F=7.216,P〈0.01),SLE组的B细胞数[(295±10^3)个/μL]高于健康对照组[(200±80)个/μL](F=3.589,P=0.036);SLE患者外周血的CD5+ B细胞[(2.5±0.6)%]与健康对照组[(3.2±0.8)%]相比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2,P=0.698)。高活动组CD5+ B细胞数量明显低于低活动组(t=7.365,P=0.027)以及健康对照组(t=5.649,P=0.002)。CD5^+ B细胞的数量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92,P=0.001),与补体C3的水平呈正相关(r=0.305,P=0.038),但与补体C4和ESR无相关性(P〉0.05)。此外,无论低活动组还是高活动组的SLE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t=1.935,P=0.031和t=3.048,P=0.012)。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425,P=0.024)与ESR呈正相关(r=0.479,P=0.008),而与C4呈负相(r=-0.359,P=0.031)。结论SLE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而B细胞明显增多,并且随着疾病的活动度增加而进一步增加,CD5+ B细胞数量以及IL-10的血清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炎性环境有关,并且其CD5+B细胞的数量和IL-10血清水平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有关。
陈俊伟景晓娜郝美华梁赵云杨金华吴萌介绍亮张升校楚燕芳赵春苗王静乔玥
关键词: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亚群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8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组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有关的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缺乏特异性,最常受累的器官为肾脏和肺[1],神经系统亦是其常见的受累系统,但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少有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4岁,主因左手麻木、右足屈曲受限2个月,发热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左手麻木、右足屈曲受限,当地诊所给予口服甲钴胺,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
楚燕芳赵春苗张冰莹李小峰陈俊伟
关键词:ANCA相关性血管炎神经系统损害首发症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文献复习系统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