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军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秋末
  • 1篇酶活
  • 1篇颗石藻
  • 1篇黄渤海
  • 1篇二甲基硫
  • 1篇胞外酶
  • 1篇胞外酶活性
  • 1篇DMS
  • 1篇DMSP
  • 1篇PH

机构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田继远
  • 2篇杨桂朋
  • 2篇于娟
  • 2篇赵丽军
  • 1篇许超平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013年秋末黄渤海海水中胞外酶活性水平和垂直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于2013年11月6~23日对黄渤海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对42个大面站以及A7、E7两个垂直站位进行了采样及环境参数的测定,研究了该海域海水中的9种胞外酶活性的水平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秋末黄渤海表层海水中,9种胞外酶的平均活性由高到低排列为碱性磷酸酶[77.31nmol/(L·h)]〉脂肪酶[23.59nmol/(L·h)]〉β-D-葡萄糖苷酶[3.87nmol/(L·h)]〉木糖苷酶[2.63nmol/(L·h)]〉α-D-葡萄糖苷酶[1.58nmol/(L·h)]≈纤维素酶[1.47nmol/(L·h)]≈几丁质酶[1.29nmol/(L·h)]〉肽酶[1.09nmol/(L·h)]〉β-D-半乳糖苷酶[0.74nmol/(L·h)];表层海水9种胞外酶的活性大都呈现出黄海大于渤海,即南高北低的变化规律;表层海水中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与温度呈现弱的正相关(P〈0.05),β-D-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盐度呈现弱的正相关(P〈0.05),而其他几种胞外酶活性与环境因子和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A7和E7两个站位的胞外酶活性的垂直分布显示不同胞外酶的活性在不同水深有明显的差异,基本表现为表层、10m和30m的活性高于50m、75m和底层的活性.
赵丽军田继远于娟杨桂朋贾鸿冰
关键词:胞外酶活性
海水pH对颗石藻生长以及二甲基硫产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海洋酸化是目前海洋环境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而钙化藻-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是大洋中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产生的主要藻种。本文初步研究了3种海水pH(8.1、7.9、7.7)对颗石藻生长、细胞直径以及DMS/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pH(8.1、7.9、7.7)条件下颗石藻的细胞密度、比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颗石藻培养第10天的扫描电镜细胞形态以及藻细胞直径测定结果显示,pH=7.9和pH=7.7的颗石藻直径比pH=8.1的颗石藻直径显著降低;颗石藻DMS总量、单细胞DMS/单细胞DMSP产量在3种pH(8.1、7.9、7.7)中两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pH=7.7的DMSP总量显著低于pH=8.1的DMSP总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分裂导致3种pH的单细胞DMSP含量与细胞密度、比生长率均呈负相关,3种pH的总DMS/总DMSP含量与细胞密度均呈正相关。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不仅导致pH降低,而且海水中的碳酸盐体系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本实验结果外推到现实环境时还要考虑碳酸盐体系变化对DMS产生的影响。
于娟赵丽军杨桂朋田继远刘伟许超平
关键词:颗石藻PHDMSDMS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