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凯
-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山地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24
- 2014年
-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测定了黔西北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样品氟含量及氟的形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氟含量为314~3558mg/kg,平均为945mg/kg,高于全国土壤全氟平均含量(453mg/kg).不同类型供试土壤中全氟含量高低顺序为:棕壤和褐土(分别为1118和1114mg/kg)〉黄棕壤(908mg/kg)〉黄壤(681mg/kg).供试土壤中不同形态氟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平均含量为940mg/kg;其次为有机束缚态氟,平均含量为7.82mg/kg,处于氟污染较高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铁锰结合态氟也较高,平均含量3.99mg/kg;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均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98,1.14mg/kg.由此可见,土壤中氟形态大部分均以残余态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可被茶树叶吸收的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含量均不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可交换态氟只与水溶态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9^**),而水溶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40^*,0.226^*,0.229^*),有机束缚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也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57^**,0.312^**,0.320^**),水溶态氟与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氟形态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不明显,仅有机束缚态氟与土壤有机质呈弱负相关.本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氟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氟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秦樊鑫吴迪黄先飞杨昱许凯庞文品
- 关键词:氟茶园土壤
- 汞胁迫对大豆幼苗SOD和CAT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不同Hg2+浓度处理大豆,测定大豆种子萌发情况及其幼苗中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Hg2+浓度范围(0~200.0 mg/L)内,随着Hg2+浓度不断升高,大豆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在不含Hg2+溶液内,大豆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100%,Hg2+浓度在200.0 mg/L时大豆种子萌发率为0;在Hg2+浓度胁迫下,低Hg2+浓度胁迫促使植株生长率上升,而随着Hg2+浓度升高,大豆植株的生长率逐渐下降,大豆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当胁迫浓度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g2+对大豆幼苗生长抑制程度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性。
- 许凯秦樊鑫耿丹
- 关键词:大豆胁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