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尧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研究
  • 1篇植期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胚胎附植
  • 1篇启动子
  • 1篇启动子区多态...
  • 1篇猪胚胎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 1篇联合育种
  • 1篇免疫耐受
  • 1篇母猪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养猪育种...
  • 1篇北京六马养猪...
  • 1篇北京市畜牧总...

作者

  • 3篇蒋尧
  • 2篇傅金銮
  • 2篇王爱国
  • 1篇孟庆利
  • 1篇张勤
  • 1篇丁向东
  • 1篇刘莉莉
  • 1篇张新颖
  • 1篇王晓梅
  • 1篇樊自尧
  • 1篇叶健

传媒

  • 2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猪PGRMC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本研究以大白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混池测序鉴定PGRMC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SNPs),以分析该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前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Cp G岛的变化。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核心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及Cp G岛。结果表明:在220头大白猪个体中,检测到PGRMC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为C-1283 T和T-372 C。且这2个SNP均导致PGRMC2基因的转录因子结合发生改变。C-1283 T突变导致1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消失(即ASP-CYP21);T-372C突变导致1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消失(AP-1-DNA_polyme),9个新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产生(E1A-BS5、Trex/MEF3compo、E-box CS、Myo D-MCK-right、NFkappa E1site、NF-mu-E1CS、kappa-E2CS1、lambda5-site F、m TDT-site F等)。由此,推测SNPs可能对PGRMC2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金娉婷王爱国刘莉莉叶健蒋尧王晓梅张士媛傅金銮
关键词:SNP基因表达产仔数
猪胚胎附植期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猪胚胎附植是母胎间建立紧密联系的标志和首要环节。胚胎对于母体是一种同种异体移植物却未受到母体的免疫排斥,而成功附植和妊娠,说明母体对胚胎存在免疫耐受作用,母体建立免疫耐受是胚胎附植的关键过程,研究发现该过程受到辅助型T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子宫局部免疫细胞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与影响。本文对胚胎附植期母胎间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蒋尧张新颖樊自尧傅金銮王爱国
关键词:胚胎附植免疫耐受细胞因子母猪
北京地区大白猪基因组联合育种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进行北京地区大白猪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并实施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预测刚出生的小公猪基因组估计育种值,提高选种准确性。【方法】利用北京地区3家核心育种场英、美系大白猪2007-2017年场内性能测定记录,筛选4020头个体构建基因组选择混合参考群,性状包括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参考群个体和候选公猪个体基因型信息主要采用Illumina 80K SNP芯片进行测定。基因组育种值采用同时利用系谱信息和基因组信息的一步法(SSGBLUP)方法,对3家核心场猪只进行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分别在公猪去势前和性能测定结束时预测大白公猪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并进行相应选种。3个场之间的场间遗传联系用关联率衡量。【结果】场间关联率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遗传背景差异,北京地区3家核心场场间遗传联系偏低,无法开展传统联合遗传评估,但基于基因组信息的G矩阵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个体存在亲缘关系,说明通过基因组选择可以实现3个育种场间的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累计基因组预测大白公猪1789头。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实施第一次基因组选择或早期选择时(公猪去势前),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系谱指数的准确性分别为0.55,0.56和0.41,而3个性状GEBV的准确性分别为0.65,0.70和0.60,提高了10、14和19个百分点。终选(性能测定结束)时,3个性状的传统育种值(EBV)准确性为0.70、0.72和0.41,GEBV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至0.78、0.84和0.60,提高了8、12和19个百分点。低遗传力的总产仔数准确性提高幅度最大。公猪去势前初选时基因组选择准确性与常规性能测定结束时的常规育种值选择准确性几乎一致,表明基因组选择早期选种效果与常规
张金鑫唐韶青宋海亮高虹蒋尧江一凡弥世荣孟庆利于凡肖炜云鹏张勤丁向东
关键词:大白猪联合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