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帆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活性
  • 2篇抗真菌
  • 2篇活性
  • 1篇念珠
  • 1篇念珠菌
  • 1篇甾醇
  • 1篇链霉菌
  • 1篇抗生素
  • 1篇抗真菌活性
  • 1篇抗真菌抗生素
  • 1篇发酵物
  • 1篇白色念珠菌
  • 1篇STREPT...

机构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篇周光雄
  • 2篇林壁润
  • 2篇王帆
  • 1篇张英
  • 1篇沈会芳
  • 1篇李红玉
  • 1篇陈芳

传媒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株南海红树林底泥来源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No.H41-51发酵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1株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No.H 41-51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对H41-51发酵物菌丝体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液液分配萃取、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HPLC制备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分离时以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采用纸碟片法进行活性追踪;采用NMR、MS等光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分别将其鉴定为3,3-二吲哚-2-羟基-丙醇(1)、dankasterone(2)、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3)、Calvasterol B(4)、Calvasterol A(5)、抗霉素A1a(6)、抗霉素A1b(7)和甘油醇-1-单油酸酯(8)。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5对MCF-7、SF-268和NCI-H460细胞株表现出程度不等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和7表现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论菌株H41-51发酵可产生多种不同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合物2~5对MCF-7、NCI-H460和SF-268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7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李聆莉李红玉王帆沈会芳林壁润张英周光雄
关键词:细胞毒活性
抗生链霉菌200-09的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一株抗生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方法对抗生链霉菌200-09的发酵菌丝体采用95%乙醇提取,经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层析、ODS开放柱层析和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采用纸片法和MTT法分别对化合物进行抗白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1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MS等方法,并结合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抗霉素A_(1a)(1)和A_(1b)(2)、A_(2b)(3)、A_(3a)(4)和A_(3b)(5)、A_(7b)(6)、A_(10a)(7)和A_(10b)(8)、A_(15)(9)、A_(16)(10)、kitamycin A(11)、urauchimycin B(12)、deisovaleryblastomycin(13)、streptomyceamide C(1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6)、过氧化麦角甾醇(17)。结论化合物3、6~13及15~17均为首次从抗生链霉菌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3均有抗白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10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显著。
王帆陈芳郑新恒林壁润周光雄
关键词:甾醇抗真菌活性细胞毒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