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蕾

作品数:9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发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发病率
  • 1篇滴度
  • 1篇疫情
  • 1篇预警
  • 1篇预警信号
  • 1篇运行效果
  • 1篇直报系统
  • 1篇腮腺炎
  • 1篇网络直报
  • 1篇细菌性
  • 1篇细菌性痢疾
  • 1篇痢疾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流行性

机构

  • 9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陕西省医疗器...

作者

  • 9篇李红蕾
  • 7篇郁会莲
  • 6篇邱琳
  • 5篇朱妮
  • 5篇郭晓荣
  • 1篇马萍
  • 1篇魏菁
  • 1篇安翠红
  • 1篇郑媛
  • 1篇余鹏博
  • 1篇刘东立
  • 1篇关路媛
  • 1篇夏雪琴
  • 1篇王敬军
  • 1篇赵稳民
  • 1篇徐艺
  • 1篇贠鹏飞
  • 1篇李鹂
  • 1篇刘莉

传媒

  • 6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08-2011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7
2012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陕西省2008-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陕西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30 6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7.03/10万,重症率0.84%,平均死亡率0.04/10万。西安市年均发病率(177.51/10万)最高,延安市年均发病率(28.28/10万)最低。4-7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集中于≤5岁儿童,占93.98%。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以EV71为主,占56.48%。重症及死亡病例多发生在4-7月,以≤3岁的散居儿童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病毒主要是EV71型。结论陕西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因此,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同时提示年龄较小、男性儿童是感染EV71后发生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
郁会莲郭晓荣邱琳李红蕾朱妮
关键词:手足口病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专报系统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被引量:7
2010年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各专报系统之间因专业的使用对象的不同而相对独立,又相互之间存在广泛的关联与信息共享,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肺结核、艾滋病、流感监测等子系统之间的关联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郁会莲郭晓荣邱琳李红蕾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2010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报告发病高峰期重症及死亡病例情况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手足口病报告发病高峰期重症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病特点,为及时有效的救治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陕西省手足口病报告发病高峰期重症及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资料包括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信息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信息。结果陕西省手足口病报告发病高峰期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51 167例,死亡26例,重症262例,分别比2009年同期上升108.23%、116.67%和204.65%。重症和死亡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3岁分别占92.37%和91.65%;重症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间隔>2 d占67.94%;实验室检测率为35.50%;其中EV71阳性占87.10%。死亡病例发病到初诊平均0.57 d,发病到诊断为手足口病平均时间2.88 d;在死亡病例中,实验室检测19例,检测率为73.08%,全部为EV71阳性。结论陕西省2010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高峰期重症及死亡病例较2009年同期大幅上升;重症和死亡病例中,以<3岁散居儿童为主;实验室检测以EV71为主;从初诊到诊断为手足口病时间≥2 d,提示诊断不及时,对病情有所耽误。
郭晓荣郁会莲邱琳李红蕾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特点
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陕西省细菌性痢疾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可行性,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陕西省细菌性痢疾进行预测,为制定细菌性痢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4-2012年陕西省细菌性痢疾月报告发病率的时间序列,以2013年1-12月的月发病率作为验证数据,建立ARIMA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陕西省2004-2012年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即含有长期递减趋势又含有以年为周期的季节效应,拟合的相对最佳模型为ARIMA(0,1,1)×(1,1,0)12。残差分析统计量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jung-Box Q=21.994,P=0.143),提示残差为白噪声。2013年1-12月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0.75%,最大40.37%,最小4.94%。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陕西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趋势,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化有待原始数据的进一步积累。
邱琳郁会莲李红蕾朱妮贠鹏飞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9
2015年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型别。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陕西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9903例,重症3071例,死亡108例。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1.44%,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8.87%。发病高峰在4~7月,西安、渭南、咸阳是最主要的高发地区。全省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6603例,其中普通病例4872例,重症1673例,死亡5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原构成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44.81%,18.87%和36.31%。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不同(χ2=622.46,P〈0.001)。结论 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病原学构成以EV7l、CoxA16为主,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存在差异。
郑媛周步宇关路媛魏菁马萍余鹏博徐艺李红蕾朱妮李鹂王敬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感染
2007-2011年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2
2013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29.79/10万,每年4~7月和11月至翌年1月为2个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比为1.56∶1,病例主要集中在3~14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学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学校聚集性发病为其主要特征。应进一步完善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mea-sles-mumps-rubella,MMR)联合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的防控力度,建议在入学、入托时查验接种证并对未免疫儿童进行补种,并做好暴发疫情的早期处置,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邱琳郭晓荣郁会莲李红蕾朱妮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疾病暴发流行
陕西省2010年布鲁氏菌病疫情下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研究2010年陕西省布病疫情大幅下降因素。方法对陕西省2008-2010年人、畜间布病监测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布病发病率较上年度下降43.66%,血清学阳性率下降54.13%,抗体滴度下降20.94%,畜间阳性率下降39.39%。结论重点疫区畜间防治力度加大、疫情周期性规律、疫情报告等因素影响疫情下降。
刘东立王华安翠红李秀娟董福林李红蕾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几何平均滴度
2008-2012年陕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2008-2012年陕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预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2年陕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生成的预警信号、预警病种、响应时间、核实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陕西省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51245条,预警阳性率为0.05%。各地市均有预警信息,预警信号数与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973(P<0.01)。预警信号季节分布呈现夏季和冬季双峰型。涉及的病种有30种,其中预警信息较多的病种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痢疾、麻疹,共计41 905条,占总数的81.77%。2008-2012年预警信号总响应率分别为86.11%、84.44%、83.17%、99.97%和99.97%,呈逐年上升趋势,核实方式以监测数据分析为主,占57.39%,平均响应时间为0.84~2.27 h。结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稳定,对及时发现重点病例和早期发现暴发疫情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预警阈值有待进一步优化。
邱琳郭晓荣郁会莲李红蕾朱妮
关键词:预警信号运行效果
1955-2009年陕西省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人间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探讨发病趋势和疫情回升的因素。方法收集1955-2009年陕西省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陕西省1955-2009年共报告狂犬病474例,分别于1956、1989-1990、2009年出现3次发病高峰。20世纪50-90年代分别报告155、4、8、102和164例;2000年后全省疫情均处于较低水平,但2009年骤然上升,发病26例。1956年为历史发病最高年(108例)。陕西南部的安康、汉中和商洛狂犬病病例数占全省总例数的75.71%,其次是陕西北部的榆林、延安,陕西中部发病较少。发病年龄4555岁占64.52%,男女性别比为1.38∶1。病例农民占80.65%。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但6-8月病例数占41.13%。结论陕西省狂犬病发病居中国西北地区之最,汉中、安康是狂犬病高发区,青壮年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生活环境,养犬数增加而管理滞后,狂犬病预防知识缺乏,暴露后预防处置不规范等是导致狂犬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夏雪琴赵稳民刘莉郁会莲李红蕾
关键词:狂犬病发病趋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