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评估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口血供情况对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75例直肠癌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吲哚菁绿显示吻合口血供情况,分为吲哚菁绿组(n=65)和对照组(n=110),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等。结果:吲哚菁绿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时间长[(151.6±4.8) min vs.(139.5±3.7) min,P=0.04],且预防性造口率低于对照组(12.3%vs.34.6%,P=0.01),而在其他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吲哚菁绿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4.6%vs.14.6%,P=0.04);而在切口感染、尿潴留、肠梗阻等其他并发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评估吻合口血供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目的]探讨骨密度水平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骨痛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60岁)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低水平骨密度组(T值<1.0)和高水平骨密度组(T值≥-1.0).两组均采用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记录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评估其预后状况.[结果]低水平骨密度组在术后12 h、24 h VAS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高水平骨密度组(P<0.05),而术后48 h两组V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至出院的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感染及低钾血症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 VAS评分与患者骨密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术后24 h、48 h VAS评分与患者骨密度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骨密度水平减低是术后骨痛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术后并发感染、骨折段数和椎体压缩程度也均为骨痛程度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骨密度水平可能是影响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骨痛水平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低骨密度水平也可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