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想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黄淮学院国际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英语
  • 2篇英语口语
  • 2篇中式英语
  • 2篇口语
  • 1篇性格
  • 1篇性格分析
  • 1篇虚构
  • 1篇艺术
  • 1篇英语口语教学
  • 1篇元小说
  • 1篇生子
  • 1篇逃离
  • 1篇女人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解读
  • 1篇人格
  • 1篇人格结构
  • 1篇主题
  • 1篇小说

机构

  • 8篇黄淮学院

作者

  • 8篇李想
  • 1篇刘冬梅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师范...
  • 2篇吕梁教育学院...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南昌高专学报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年份

  • 6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丑陋—温良—智慧——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中国形象的变迁及原因探析
2011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部专门介绍中国国民性的英文著作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三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丑陋、温良、智慧。这标志着中国形象在西方世界的深刻变迁。三部著作不仅在内容上展开互动,在对中国形象的描述上也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三种中国形象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中国形象变化背后的原因,探寻西方中国形象变化的规律。
李想
关键词:丑陋
《土生子》逃离主题探析
2011年
在残酷的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下,小说《土生子》主人公别格沦为美国社会的局外人并因杀人而锒铛入狱。理查德赖特通过挖掘黑人犯罪的制度根源,塑造了一个为了寻求自身价值而抗争的黑人新形象,揭示了在种族歧视的"白色恐怖"的合围中,主人公别格怀着对平等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不堪忍受不公正环境的压抑而逃离的主题。
李想
关键词:逃离主题
世纪转折点的西方中国形象的变迁
2010年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三本以专门介绍中国国民性的英文著作标志着中国形象在西方世界的深刻变迁。三本著作不仅在中国形象的描述上具有鲜明的特征,而且在内容上也展开互动。对三种形象的比较和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形象变化背后的原因,探寻西方中国形象变化的规律。
李想刘冬梅
阁楼上的疯女人——《藻海无边》之女性主义解读被引量:2
2011年
作为对名著《简·爱》改写,小说《藻海无边》通过解构男权中心,对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女性主义理论对本篇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藻海无边》在借助于树立女性的经验主体、意识主体和言说主体来使女性这一性别群体的主体存在得以彰显和认同之时,在艺术手法上亦采用了以性别视角、尤其是女性视角作为参照角度来生发文本、展开情节。
李想
关键词:疯女人男权中心女性主义
“中式英语”对英语口语的干扰及对策研究
2011年
流利纯正的英语口语是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决定跨文化交际的成败,但日常口语教学中发现,"中式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对我国学生的口语教学形成干扰。总结"中式英语"在口语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将有助于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
李想
关键词:中式英语口语
超我的体现——《美国悲剧》中埃尔韦拉·格里菲思夫人的性格分析
2010年
影响深远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作为社会的人,人格结构都是自我、本我和超我集合体。超我是人类行为的规范,是世人称赞和努力追求的境界。《美国悲剧》中埃尔韦拉·格里菲思夫人,满足弗洛伊德对超我的界定,身兼数种美德,堪称超我的化身。
刘冬梅李想
关键词:美德超我人格结构
浅析元小说艺术在《洛丽塔》中的应用
2011年
在小说《洛丽塔》中,纳博科夫突破传统小说的窠臼,不仅取材大胆,而且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一方面使用大量的"造真"手段、过分渲染真实,让读者以为亨伯特真诚地忏悔了他痛苦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命名以及戏仿等艺术手法,自曝其虚构性质,使小说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特征。
李想
关键词:洛丽塔虚构元小说
关于英语口语教学中“中式英语”问题的再认识被引量:2
2011年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十分必要。但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却发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英语交际中总是出现不合规范的英语,即"中式英语"。总结"中式英语"在口语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
李想
关键词:中式英语口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