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钢制车轮轮辐冲压翻边工艺参数的有限元模拟
- 2015年
- 使用ANSYS分析软件,建立了车轮轮辐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翻边工序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分析了成型后轮辐等效应力分布,探究了冲压翻边高度、坯料屈服强度以及坯料厚度对轮辐成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坯料屈服强度490 MPa,翻边高度16 mm,板厚4.2 mm,在此工艺条件下,轮辐零件圆孔翻边开裂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开裂率下降到0.01%。
- 吴峰李会刘海全何琼许晓嫦
- 关键词:冲压成型轮辐有限元模拟
- CSP流程薄板坯及热轧板卷氧化皮组织演变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SEM和XRD方法对CSP冷轧冲压用钢薄板坯和热轧板氧化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在板坯表面的氧化皮对高温腐蚀有明显保护作用,均热前后Fe2O3∶Fe3O4∶FeO质量分数比值为5∶35∶60,新鲜基体腐蚀严重些,Fe2O3和Fe3O4质量分数分别增加到28%和64%。卷取后快冷钢的氧化皮以2层结构为主,Fe2O3∶Fe3O4∶FeO质量分数比值为6∶31∶63,缓冷钢的氧化皮中析出了弥散或薄片状的Fe相,Fe2O3∶Fe3O4∶FeO∶Fe质量分数比值为8∶73∶15∶4,二者厚度相差不大。卷取温度升高,缓冷钢中残余FeO明显减少,不利于酸洗。
- 黎先浩康永林吴光亮李会
- 关键词:氧化皮薄板坯热轧带钢
- 贝氏体在FB双相钢中的组织形态及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UFC-TMCP技术工艺试验,得到了不同部位的试验钢样品,研究了不同部位的FB钢的微观组织及其对扩孔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主要由贝氏体与铁素体组成,试验钢的强韧性较好;组织中存在的上贝氏体不一定恶化性能,也可能改善性能;块状铁索体与残余奥氏体的生成有利于改善扩孔性能。
- 吴腾李会熊维亮吴润
- 关键词:双相钢上贝氏体
- DP600双相钢高温塑性失效研究
- 2016年
- 采用热模拟拉伸试验研究了DP600双相钢的高温塑性。分析在700~1200℃下DP600钢热拉伸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900~1200℃钢中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能有效提高其高温塑性,断口为延性断裂。在900~1200℃以下组织显示奥氏体晶界处析出薄膜状先共析铁素体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在晶界处发生断裂,在800℃时塑性降低至谷底。在700~750℃由于块状铁素体大量析出,导致形变均匀塑性得到快速回升。断口附近金相组织中发现孔洞和裂纹,并且均沿着铁素体晶界存在。由于铁素体强度较低,当铁素体量较少时,应变集中在铁素体内部,微孔的形成以及晶界的分离首先从铁素体内部开始。
- 邹贻川李会熊惟亮吴润
- 关键词:DP600高温塑性动态再结晶
- 超高强热轧贝氏体双相钢中的亚稳组织与成型性
- 2015年
- 贝氏体双相钢具有强度高、初时加工硬化率高以及强度和韧性良好配合等优点,应用于运输机械可节能减排。本文在对高强钢的合金元素减量化的前提下,采用超快冷为核心的TMCP技术开发了强韧性较好的抗拉强度为450MPa的双相钢,其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铁素体。由于超快冷保留了较多的形变亚结构,使得组织中存在亚稳奥氏体。用平底凸模法测定扩孔率达到120%,亚稳奥氏体对钢的扩孔性能有影响。
- 李会
- 关键词:超高强亚稳奥氏体
- 590 MPa级高强车轮钢弯曲疲劳失效原因浅析
- 2017年
- 采用断口分析法、金相法对涟钢热轧590 MPa级高强车轮钢在某款车轮轮辐弯曲疲劳失效试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轮辐疲劳失效的裂纹萌生及扩展与夹杂物没有明显关系,而是由于车轮结构刚度不足,疲劳试验过程中轮辐与疲劳试验机台面接触的表面磨损,进而产生裂纹导致疲劳失效。
- 熊维亮李会谭峰亮
- 关键词:轮辐微动疲劳
- FB双相钢延伸凸缘性能与组织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扩孔率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研究了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的延伸凸缘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显微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时,FB双相钢能达到优异的延伸凸缘性。多边形铁素体有利于扩孔率的提高而下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则有害;M-A的尺寸对延伸凸缘性影响很大,随着M-A岛尺寸的减小,扩孔率逐渐增大,当M-A岛的宽度为0.7μm时,FB双相钢的扩孔率能达到120%。
- 肖衡李会周和荣吴润
- 关键词:粒状贝氏体M-A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