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静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沉积物捕获器
  • 2篇营养盐
  • 2篇通量
  • 2篇南海北部
  • 2篇颗石藻
  • 2篇古环境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上升流
  • 1篇生物地球
  • 1篇生物硅
  • 1篇生源
  • 1篇属种
  • 1篇水体
  • 1篇碳矿化
  • 1篇通量估算
  • 1篇温度
  • 1篇现存量
  • 1篇南海西北部

机构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德国汉堡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浙江省海洋监...

作者

  • 8篇张静静
  • 7篇李宏亮
  • 7篇陈建芳
  • 5篇冉莉华
  • 4篇金海燕
  • 2篇孙麟
  • 1篇孙军
  • 1篇王奎
  • 1篇庄燕培
  • 1篇徐燕青
  • 1篇王斌
  • 1篇刘飞
  • 1篇刘希真
  • 1篇杨志
  • 1篇朱庆梅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赤道太平洋上层水体颗粒态生物硅分布及与营养盐的关系
2014年
依托中国“大洋一号”第20和第21调查航次,分析测定了东、西赤道太平洋4个站位的颗粒态生物硅浓度及其粒级结构.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采样站各层位颗粒态生物硅(PBSi)总浓度分布范围为5~65 nmol/dm3,东赤道太平洋的调查站位颗粒态生物硅的总浓度平均值达46 nmol/dm3,是西赤道太平洋的近3倍.PBSi的粒径结果显示在东赤道太平洋调查站位0.8~20μm粒径颗粒是PBSi的主要来源,其平均贡献率高达64%;而在西赤道太平洋2种粒径的生物硅贡献率相当.营养盐分布对PBSi的浓度及粒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硅质泵”的组成结构,是控制大洋生物泵运转的重要因素.
朱庆梅庄燕培李宏亮徐燕青刘希真张静静王奎金海燕
关键词:赤道太平洋营养盐
南海生源物质通量与生物泵组成的初步解析被引量:2
2015年
海洋"生物泵"是海洋去除大气CO2的一种机制。"生物泵"的强度可以用真光层以下水柱生源颗粒物质的输出通量来表示,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沉积物捕获器法。前者获得的是海洋某一时段、某一站位的颗粒物质通量;而后者除了获取短时间尺度(十几天)至年际尺度的物质通量以外,还可以利用收集到的样品开展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学等分析,从而进一步推知生物泵的组成。迄今为止,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开展南海生物地球化学通量研究已有20余年,已经有诸多成果发表。本文在总结已发表成果和笔者部分未发表数据基础上,对于南海北部海域生物地球化学通量变化、组成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与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4Th/238U不平衡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南海生物泵结构和调控因子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发现,南海"碳酸盐泵"和"硅酸盐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指出,若要全面了解南海生物泵的时空变化及其调控机制,需要开展点(锚系潜标与浮标)、线(船基断面调查和过程研究)、面(时间序列的遥感资料)结合的综合观测和研究。
陈建芳Wiesner M.G.李宏亮冉莉华张静静孙麟
南海沉降颗粒物U37K'指标的影响因素初探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南海不同海区的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的U37K'指标及基于该指标估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试图探讨现代过程对地球化学古环境参数的改造.结果表明,通过沉降颗粒物中U37K'估算的SST与卫星测算的SST在大多数时段并不一致.其中,颗粒物的侧向运动可能会使得U37K'估算的SST与遥感SST不一致,而颗石藻的层位效应可能使U37K'估算的SST低于遥感SST.另外,沉降过程中U37K'指标并无明显的改变,表明有机质沉降过程中的降解作用对U37K'温度估算影响较小.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U37K'估算的SST与上层多年平均的实测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代表几十至几百年的表层沉积物,能够对短时间和局地的差异进行"平滑".综上所述,局部的差异(捕获器样品)并不与全局的变化趋势(表层沉积物)相矛盾,U37K'指标仍是研究南海古温度的良好替代指标,但为提高U37K'估算温度和解释现象的可靠性,现代过程的研究仍然有重要意义.
张静静李宏亮陈建芳M.G.Wiesne金海燕冉莉华
关键词:沉积物捕获器
南海北部海盆深层颗粒有机碳矿化及其对营养盐现存量的贡献
海洋深层生源颗粒有机质的输出效率对人类来源CO2 的埋藏以及全球气候调节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沉积物捕获器获得的南海北部海盆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通量以及文献...
张静静陈建芳李宏亮冉莉华
南海沉积记录中U37k指数与颗石藻生长季节对应性的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表层沉积物长链不饱和烯酮的不饱和度(Uk37指数)以及现代海洋0~30 m层平均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探讨在低温和高温海区利用Uk37指数重建上层古温度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南海上层水体中颗石藻(E.huxleyi,G.oceanica和G.ericsonii)细胞丰度的季节特征,探讨了沉积记录中Uk37指数与季节的对应性。结果表明:(1)在极端低温和高温海区(-0.6℃和28℃)Uk37指数仍是重建上层水体古温度的良好替代指标;(2)由于南海长链烯酮源生物——颗石藻的主要生长季节为冬季,因此,尽管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Uk37指数与4个季节的SST均显著相关,但沉积记录中的Uk37指数反演的SST可能仅代表冬季上层水体的温度。
张静静陈建芳李宏亮金海燕王斌刘飞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南海西北部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石藻通量和属种组成变化记录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回收的连续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样品,研究了南海西北部海南岸外陆坡外缘海域颗石藻的通量和属种组成变化及其环境意义。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引起的海南岸外上升流以及冬季风导致的混合层深度增加都会刺激该区域颗石藻的生长,其中夏季上升流的影响尤为显著。从颗石粒属种组成来看,Florisphaera profunda是南海西北部中深层(1 000m)水体中主要的颗石粒优势种,此外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oceanica和Gephyrocaps ericsonii等属种含量也颇高。然而在将颗石粒折算成颗石球数量后,Emiliania huxleyi则成为主要优势种。沉积物捕获器中F.profunda的相对百分含量与颗石粒总通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F.profunda的相对含量与总的颗石藻生产力有着密切联系。本结果对于利用沉积物中的颗石藻记录,尤其是F.profunda相对含量变化,恢复和重建古海洋环境尤其是古海洋生产力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证据。
冉莉华Luc Beaufort李宏亮陈建芳Martin Wiesner杨志张静静孙军
关键词:颗石藻沉积物捕获器
溶解作用对南海北部沉积物捕获器碳、氮通量估算的影响
2015年
由于化学溶出、物理溶解以及胞外酶等作用,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粒物在锚系布放期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解,从而引起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通量的低估。本文对于1987—1988年南海北部中深层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的溶解作用进行了研究。溶解作用对于碳、氮通量估算的影响大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体而言,颗粒有机碳通量低估约3.8%~40.3%,平均值为26.6%。颗粒氮通量低估约4.2%~76.4%,平均值为43.7%。碳、氮颗粒物的溶出量与颗粒物通量大小关系不明显,但是样品储存时间对于碳、氮颗粒物溶解作用的影响较显著,储存时间较长的样品中颗粒物溶出量更大。
孙麟李宏亮Jennerjahn Tim冉莉华金海燕张静静Wiesner Martin陈建芳
关键词:沉积物捕获器通量
海南岸外陆坡区颗粒物通量的季节变化
张静静陈建芳李宏亮冉莉华杨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