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景辉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篇突涌
  • 1篇物理模拟
  • 1篇路工
  • 1篇黄土
  • 1篇黄土地层
  • 1篇公路
  • 1篇公路工程

机构

  • 2篇长安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篇李喜安
  • 2篇李亮
  • 2篇康景辉
  • 1篇陈文军
  • 1篇乔晓英
  • 1篇彭建兵
  • 1篇马润勇
  • 1篇邓亚虹
  • 1篇郑惠芳

传媒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土地层突涌破坏机理物理模拟被引量:2
2010年
首次通过物理模拟手段对黄土地层中的突涌破坏现象进行了研究,深刻揭示了突涌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指出突涌变形破坏特征主要取决于黄土试样的均质性、初始密度、初始含水量、水压及边界条件及其变化变化。试验结果同时表明,黄土试样的均质性、初始密度、初始含水量、水压及边界条件对初始流网形态起着控制性作用,这不仅是突涌变形破坏特征有所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决定突涌变形破坏后续侵蚀特征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从多个角度全面揭示了突涌的发生机理,其结论为黄土潜蚀机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借鉴。
李喜安郑惠芳康景辉邓亚虹李亮陈文军
关键词:黄土突涌物理模拟
黄土洞穴危害及其形成演化机制被引量:10
2009年
指出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与地表水的集中入渗有关,而黄土洞穴则往往是地表水在黄土地层中通过各种黄土节理、裂隙集中入渗最为直观的体现。通过野外调查,查明了黄土洞穴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并将其对公路工程的破坏归纳为以径流冲蚀作用为主的破坏类型、以渗流潜蚀作用为主的破坏类型、以湿陷潜蚀作用为主的破坏类型、复合作用破坏类型;对每种类型的破坏机理及其各自特点分别进行了概括,认为公路工程对原始地形地貌、汇水条件、土质条件和地层条件的改变是其发生洞穴破坏的根本原因;以黄土洞穴对公路工程的破坏机理为启迪,对黄土洞穴的发展演化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其成果不仅可深入揭示黄土洞穴的成因,而且对集中渗流作用下黄土地质体稳定性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喜安彭建兵马润勇乔晓英康景辉李亮
关键词:公路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