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功青

作品数:2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斯宾诺莎
  • 4篇自由意志
  • 3篇宇宙
  • 3篇上帝
  • 3篇奥古斯丁
  • 2篇形质
  • 2篇宇宙论
  • 2篇哲学
  • 2篇人性论
  • 2篇私人化
  • 2篇人化
  • 2篇宗教
  • 2篇文艺
  • 2篇文艺复兴
  • 2篇新柏拉图主义
  • 2篇目的论
  • 2篇柏拉图
  • 2篇柏拉图主义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政治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9篇吴功青

传媒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哲学门
  • 2篇哲学动态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基督教文化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学海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世界哲学
  • 1篇中国高校社会...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性与惯性:斯宾诺莎的“人性力学”被引量:1
2023年
斯宾诺莎哲学深受近代物理学尤其是机械力学的影响。但与笛卡尔不同,斯宾诺莎认为:不仅广延属性下的物体,而且思想属性下的心灵也受自然法则的支配。这特别表现在,人的情感总是受到力学原理尤其是惯性(inertia)的影响,在努力(conatus)的驱动下趋乐避苦。我们把情感的这种力学特征称为“人性力学”。历史地看,斯宾诺莎“人性力学”决定性地取代了古典人性论,成为现代人性论的核心标志。考察斯宾诺莎的“人性力学”,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一重要的“古今之变”,并进而展示现代哲学在面对现代科学时的努力、困难与局限。
吴功青
皮科论自然哲学与自然魔法被引量:1
2016年
从科学思想史上看,文艺复兴时期对自然魔法的讨论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众所周知,皮科对“自然魔法”的研究受费奇诺的影响,但在引介上却更为开放和有力。本文试从皮科对自然哲学的讨论出发,结合《论人的尊严》和《九百题》等文本的有关章节,系统梳理皮科对自然魔法的讨论,为澄清文艺复兴的自然魔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提供理论上的准备。
吴功青
关键词:自然哲学神学奇迹
奥利金的灵魂先在说被引量:2
2020年
奥利金的灵魂先在学说对理解自由意志问题有重要意义。在《上帝之城》第11和12卷,奥古斯丁重点批评了这一学说。在奥古斯丁看来,奥利金主张灵魂先在,进而主张灵魂的善恶与身体的好坏相配,这一说法既与上帝创世的善好目的相悖,也与人在宇宙中应有的地位不符。奥古斯丁的批评尽管部分切中要害,但没有充分把握灵魂先在说的用意和复杂性。一方面,奥利金提出灵魂先在学说,主要是为了回应灵知派的挑战,以维护理性造物的自由意志;另一方面,灵魂先在说并非没有考虑到上帝创世的善好目的,恰恰相反,它极大地保证了上帝创世时的绝对平等,缓解了神义论的难题。不过,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灵魂先在说一旦推向上帝创世的初始阶段,就会引发与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类似的原始质料问题。
吴功青
关键词:自由意志身体
内在与超越:奥古斯丁的宇宙目的论被引量:1
2020年
奥古斯丁在对《创世记》的解释中,逐步发展出一套基督教的宇宙目的论。受柏拉图《蒂迈欧篇》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奥古斯丁主张宇宙的秩序根源于上帝对质料的赋形。“赋形说”并不意味着奥古斯丁的宇宙论仅仅是“外在主义”的:一方面,奥古斯丁理解的质料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有着朝向形式的主动潜能;另一方面,奥古斯丁对“种子理式”的论述,表明宇宙具有合乎理性的内在秩序。同时,他的宇宙目的论亦始终无法脱离外在主义的危险。这表现在,无论质料具有多大的主动性,它都对外在的形式有抵抗的冲动(恶);万物虽然具有“种子理式”,但保存和维持这一形式的力量仍在上帝自身。奥古斯丁宇宙目的论的内在性和外在性,从根子上源自上帝的内在性和超越性。内在性和超越性的张力,不仅困扰着奥古斯丁,而且潜伏于基督教思想深处,成为困扰中世纪哲学和现代哲学的难题。
吴功青
关键词:赋形神意
斯宾诺莎对目的论的批判
2018年
中世纪晚期以降,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的形式因和目的因被逐渐瓦解,动力因成为现代科学一哲学的基本解释范式。和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一样,斯宾诺莎主张用动力因取代目的因,将自然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本质解释为基于必然性的活动,希望以此根治宗教迷信和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对斯宾诺莎来说,所谓的目的不过是欲望,是事物趋向自我保存和力量增长的努力(conatus)。相应地,所谓的善恶,不过是欲望自身力量的增长和消退。历史地看,这种对善恶的动力性解释,蕴涵着一种去伦理化的、“超善恶”的可能。只不过,斯宾诺莎意识到了这种可能,转而强调理性对欲望力量的引导和制约,这使得他的学说虽蕴涵着革命性,但仍保留在传统伦理学的限度之内。
吴功青
关键词:目的论自由意志必然性
文艺复兴魔法:沉思抑或操作?——从皮科·米兰多拉的魔法理论透视耶茨论题
2020年
一、耶茨及其批评者1964年,英国科学史家弗朗西斯·耶茨(FrancesYates)出版《布鲁诺与赫尔墨斯传统》,在西方学界引起轰动。该书旗帜鲜明地主张,赫尔墨斯主义与卡巴拉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一起,塑造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世界的新理解。这特别表现在,受赫尔墨斯主义影响的文艺复兴魔法,不同于希腊和中世纪对沉思的向往,极力主张实践性的"操作(operation)",后者"对人而言不仅光荣而且重要.
吴功青
关键词:新柏拉图主义文艺复兴布鲁诺科学史家魔法
斯宾诺莎的实体:寂静的深渊抑或永恒的生产?--从谢林与黑格尔的批评出发
2023年
在谢林和黑格尔看来,斯宾诺莎的实体具有一种先天性的缺陷:它是静止不动的。果真如此吗?本文试引入德勒兹的动力学解释,阐述斯宾诺莎实体运动的可能。同时,静力学的解释坚持认为,斯宾诺莎将实体等同为现实性的做法,从根本上瓦解了潜能-现实的运动结构,使得实体不具有向更高潜能阶次发展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实体仍旧是不动的。本文支持静力学的解释,但主张吸收动力学解释的合理性,在肯定实体不动的基础上,强调实体的能动性特征;最后对谢林和黑格尔的实体观与斯宾诺莎的实体观作了初步比较,试图指出:谢林和黑格尔对斯宾诺莎实体的改造虽然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精神的力量,却必然滑向绝对唯心主义,从而注定错失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精髓--作为太一的整全。
吴功青
关键词:动力学
意义与方法:文艺复兴哲学研究的观念性反思
2016年
受黑格尔哲学史观的影响,文艺复兴哲学长期因为其"混杂"、"不均衡"和"缺乏深刻性"而备受冷落。19世纪末以来,布克哈特、卡西尔、加林等现代思想家逐渐扭转了这一偏见,重新赋予文艺复兴哲学以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一方面从观念史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西方文艺复兴学界的问题意识及其发展线索,澄清文艺复兴哲学对汉语学界的现代性研究以及西方哲学研究的特殊价值;另一方面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出发,勾勒文艺复兴对于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启示。最后,在西方学界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汉语学界文艺复兴哲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吴功青
关键词:西方哲学文化复兴
奥利金的自由意志学说——以“形质论”为中心被引量:4
2017年
奥利金在《论首要原理》第三卷中对自由意志的论述,被认为是奥古斯丁之前古代世界对自由意志问题最系统、最深刻的阐述。本文试图从"形质论"的角度出发,对奥利金的自由意志学说进行全面探讨。文章认为,奥利金用自由意志取代人的自然本性,用基督教的上帝取代人的自然目的,从根本上颠覆了古代哲学的形质论传统,从而塑造了一种新的人性论和宇宙论观念。后者反过来将催生一种"私人化宗教"的需求,不断从内部瓦解古代宗教和政治的合法性。
吴功青
关键词:自由意志人性论宇宙论
道德、政治与历史: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及其内在困难被引量:4
2019年
《永久和平论》被视为康德政治哲学中极具独创性的部分,但自它诞生起就遭遇了无数的争议。20世纪以降,以施米特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学者对它的评价趋向两极化。在施米特看来,永久和平缺乏人性的基础,只会让人类堕落;而在哈贝马斯看来,康德设计的国家联盟理念,对于今天的欧盟和联合国都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施米特还是哈贝马斯,对《永久和平论》的评价虽然各有道理,但最终都流于片面,忽略了这一理论在康德思想中的复杂性。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将《永久和平论》置入康德的人性论、宗教理论和历史哲学之中考察,通过还原康德对永久和平的系统思考,力图给出一个既不悖于施米特与哈贝马斯,又与他们有所不同的回答。
吴功青
关键词:道德政治历史哲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