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丹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泥盆纪
  • 2篇湘中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单元
  • 1篇新疆准噶尔盆...
  • 1篇上泥盆统
  • 1篇生态学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同位素特征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特征
  • 1篇泥盆世
  • 1篇泥盆系
  • 1篇盆地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统计
  • 1篇准噶尔盆地
  • 1篇晚泥盆世
  • 1篇腕足
  • 1篇腕足动物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3篇马学平
  • 3篇吕丹
  • 2篇张美琼
  • 2篇宗普
  • 2篇张宇波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湘中泥盆系弗拉阶顶部腕足动物种群统计及其古生态学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大量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本文绘制华南湘中蒋家桥剖面C1-0和佘田桥剖面S-Y-4两个样品共10种小型腕足动物的种群结构和生存曲线,结果显示,C1-0动物群内没有一种腕足类的大小-频率分布呈典型的正常钟型分布模式,仅Thomasaria?baii,Thomasaria?liangi,Xiangia liaoi,Cyrtinaella?houi及Gypidula xui的直方图有些类似钟型分布,而Qidongia tani,Athyris supervittata及Levipugnax?liui的直方图则呈明显的右斜型***分布。各种群生存曲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凹型,这可能与它们生活在泥质软基底的环境有关。Thomasaria?baii为浅凹型,Levipugnax?liui,Xiangia liaoi,Gypidula xui,Qidongia tani及Cyrtinaella?houi为中凹型,Athyris supervittata及Thomasaria?liangi呈深凹型;依次反映的是更高的幼年期死亡率,之后死亡率持续降低的特点,而上述大小-频率分布和生存曲线型式的差异则可能反映了不同种类对环境条件适应程度的差异,例如不同的壳形可能导致的应对软基底及取食效率的区别。对蒋家桥剖面Iowatrypapseudobodini和佘田桥剖面Hunanotoechia tieni块体采样及手捡采样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对比表明,采样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腕足动物种群的大小-频率分布及生存曲线。为了获得最接近真实情况的生存曲线,工作中应尽量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
吕丹马学平
关键词:泥盆纪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泥盆统两个新地层单元被引量:11
2015年
新疆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准噶尔—兴安地层区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发育的主要代表地区之一,历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研究工作也不断深入。本文主要涉及洪古勒楞组的下伏及上覆地层。将20世纪70年代区测队建立的洪古勒楞组及"和布克河组"底部的一套砾岩—砂岩—粉砂岩地层单独建立为哈尔段(新名)。哈尔段下部以大套砾岩为特征,可与下伏地层原朱鲁木特组的粉砂岩至砂岩地层明显区别。两者接触面起伏不平,可能代表了一定的沉积间断。哈尔段地层总体颜色为灰绿色、紫红色、深灰色等,仅产植物化石,未见海相化石,目前仅能依靠其中的斜方薄皮木确定其时代为晚泥盆世,与原朱鲁木特组时代一致,此外在岩相上也均属于陆相。本文将黑山头组下部称为那木段,以含铁锈色介壳层的深灰色致密钙质硅质粉砂岩以及暗色或灰色、灰绿色硅质泥岩、粉砂岩与(细)砂岩等为特征,与黑山头组中部(属石炭系)大套灰黑色的粉砂岩-泥岩的岩性有明显区别,也与下伏风化呈(褐)黄色的洪古勒楞组查斯段明显区别。该段含菊石Cymaclymenia spp.、Mimimitoceras sp.等以及三叶虫Omegops,表明其仍属于泥盆系;此外,该段新出现Syringothyris-Spirifer腕足类动物群,因而不同于查斯段的弓石燕类腕足动物群。
马学平宗普张美琼张宇波吕丹
关键词:泥盆纪
新疆准噶尔与华南湘中法门期碳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洪古勒楞组下段是否存在弗拉-法门阶界线的问题,对比研究布龙果尔剖面该段地层以及湖南中部锡矿山剖面上泥盆统法门阶中下部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已有的生物地层学证据,重新讨论洪古勒楞组下段的时代。结果表明,布龙果尔剖面洪古勒楞组下段碳同位素的变化趋势与国内外诸多典型剖面弗拉-法门期之交的δ^(13)C偏移明显不同:未见到显著正偏移;布龙果尔剖面δ^(13)C在0~1‰范围内变化,小于国际上目前已知的弗拉-法门期之交δ^(13)C正偏移的幅度(2‰~3‰)。布龙果尔剖面洪古勒楞组下段可能不存在弗拉期地层,甚至可能缺失法门阶底部(牙形石Pa.triangularis带)。法门早中期,布龙果尔剖面碳同位素曲线可与湖南锡矿山剖面同时期地层进行较好的对比,分为3个阶段:2个完整的正偏—负偏旋回以及之上的小幅正偏。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布龙果尔剖面第3-1层的下半部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推测可能与区域构造活动变强烈有关。
宗普马学平张美琼张宇波吕丹
关键词:湘中晚泥盆世法门期碳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