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培
- 作品数:11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创吸痰技术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无创吸痰技术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儿科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口、鼻吸痰技术,观察组采用无创吸痰技术。比较两组患儿吸痰效果、呼吸道粘膜损伤情况、患儿住院时间以及家属配合度、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和76.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吸痰过程中出现粘膜损伤比例分别为2.38%和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配合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吸痰技术吸痰效果优于传统吸痰方法,呼吸道粘膜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李晓曦刘培培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时间满意度
- 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综合标准护理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儿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对患儿实施综合标准护理,探讨此护理模式对患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我院收治的60例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儿,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儿为常规护理组,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对患儿实施综合标准护理的30例患儿为护理改进组。护理改进组与常规护理组患儿在我院治疗与护理的时间均为2020年12月—2021年6月。运用GCQ舒适状况量表对患儿护理后的舒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SDS量表、SAS量表对患儿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不良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与常规护理组对比,护理改进组患儿的总体舒适度更高(P<0.05),患儿护理后的SDS量表、SAS量表评分更低(P<0.05)。结论: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儿的作用不同,其中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对患儿实施综合标准护理有利于患儿在治疗与护理中感到舒适,同时能够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况。
- 李园园刘培培李潘华宋敏
-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 临床标准化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临床标准化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以80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为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及临床标准化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标准化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提升小儿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 喻娟李潘华刘培培宋敏
- 关键词:小儿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
- 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重症患儿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方法辅助定位重症患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PICC导管尖端正位率。方法:对60例行PICC置管的重症患儿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置管中心电图P波特征性高尖改变与置管后X线胸片显示的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结果:60例PICC置管患儿中49例患儿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45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1例患儿心电图未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10例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结论: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可以方便、实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尖端异位者可及时调整,减少患儿X线暴露风险,值得在儿科病人PICC置管中推广应用。
- 戴明红陈娟娟朱明夏艳刘培培赵得凤
-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心电图重症
- 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小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的影响。方法:观察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住院患儿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的相对位置、穿刺侧动脉端肢体高度对血压值的影响。结果:压力传感器高于、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时,不同距离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传感器与患儿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桡动脉端降低时,不同角度组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相对位置、动脉端肢体低于静脉静力学轴时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产生影响。
- 刘培培戴明红李莉李冬梅夏艳赵得凤
- 关键词:血压测定压力传感器
- 叙事护理对缓解儿科重症监护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焦虑及抑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焦虑及抑郁缓解效果。方法:选取61例DKA患儿,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叙事护理干预,即问题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对患儿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6周;分别于干预前1周及干预后第2、4、6周评价患儿焦虑、抑郁情况。结果:2组患儿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第2、4、6周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干预后第2、4、6周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 <0. 01),干预后第4周和第6周均显著低于干预后第2周,干预后第6周显著低于干预后第4周(P <0. 01)。对照组仅干预后第6周抑郁低于干预前(P <0. 05)。结论:PICU中DKA患儿实施叙事护理干预,可缓解患儿焦虑及抑郁情绪,树立坚定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 宋成成刘培培陈娟娟李莉戴明红夏艳夏潘
- 关键词:焦虑抑郁
- 危重病护理评分在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危重病护理评分(PCIS)在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危重症患儿150例,根据PCIS评分将其为非危重组(A组,81-100分)42例、危重组(B组,71-80分)63例和极危重组(C组,≤70分)45例,比较3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儿无病死;B组病死2例,病死率为3.17%;C组病死5例,病死率为11.11%;3组患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入院后1、2、3、7 d,PCIS评分均不断上升;B组与C组患儿入院后1、2、3、7 d的PCIS评分均高于A组(P〈0.05);入院后2、3、7 d,C组患儿的PCIS评分亦均高于B组(P〈0.05)。PCIS评分越高,患儿≥3个脏器功能损伤的概率越小(P〈0.01)。存活患儿危重时首次PCIS评分均明显高于自动出院和病死患儿(P〈0.01),存活患儿器官功能衰竭数亦均明显少于自动出院和病死患儿(P〈0.01)。结论:PCIS评分法可有效评价患儿病情和预后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李冬梅刘培培
-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重病护理
- 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童高压氧治疗中的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进高压氧舱前给予患儿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康复病房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并发脑损伤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NBNA评分、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高压氧治疗效果,值得在脑损伤康复治疗阶段推广。
- 刘金凤朱明刘培培
- 关键词:高流量吸氧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心理护理
- 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重症患儿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导管尖端位于上、下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优点....
- 戴明红陈娟娟朱明夏艳刘培培赵得凤
- 关键词:小儿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心电图定位
- 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究儿童手足口病应用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到我院就诊的儿童手足口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0名,采用儿童手足口病治疗的常规护理;研究组60名,采用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综合干预。结果研究组在住院时长、并发症产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上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100%)要高于对照组(85%),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通过对患者部分问题的一对一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治疗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蔡娟周瑞刘培培王玉玲张翠英
- 关键词:手足口病细节护理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