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信照亮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膜下
  • 3篇蛛网膜
  • 3篇网膜
  • 2篇地塞米松
  • 2篇血性
  • 2篇血肿
  • 2篇硬膜
  • 2篇硬膜下
  • 2篇硬膜下血肿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外膜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硬膜下
  • 2篇慢性硬膜下血...
  • 2篇膜下血肿
  • 2篇肌成纤维细胞
  • 2篇SAH

机构

  • 5篇杭州医学院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义乌市中心医...
  • 2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信照亮
  • 3篇杨树旭
  • 3篇王义荣
  • 3篇朱先理
  • 2篇陈书达
  • 2篇葛松林
  • 2篇吴小康
  • 2篇刘艳
  • 2篇李曦
  • 2篇钱聪
  • 2篇徐建荣
  • 1篇崔刚
  • 1篇熊丹
  • 1篇金晓
  • 1篇张小洁
  • 1篇宋琴
  • 1篇钱聪
  • 1篇王义荣
  • 1篇吴丹
  • 1篇熊丹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浙江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蛛网膜细胞与血性CSF共同培养后HLA-DR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蛛网膜细胞(Ar细胞)与血性脑脊液(CSF)共同培养后人类白细胞抗原- DR(HLA-DR)的表达变化。方法(1)Ar细胞的培养、鉴定和HLA-DR基础表达的观察。(2)采用Ar细胞和血性CSF共同培养的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r细胞HLA-DR的表达改变。结果95%以上培养的Ar细胞均有HLA-DR的基础表达。在血性CSF刺激下,Ar细胞HLA-DR的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法和FCM检测出了一致的时间表达变化模式,在1-5d呈基础表达状态;6d左右表达开始升高;7d、8d表达显著增强,此时荧光颗粒数量和强度最高,阳性细胞数可达61.2%;第9天后表达逐渐降低,阳性细胞数减少,第10天时减低至12.5%,荧光数量和强度亦明显降低。结论在血性CSF刺激下,Ar细胞通过HLA-DR表达增高,可以发挥抗体提呈细胞(APC)的功能,提示其可能与SAH并发症尤其是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发生机制相关。
信照亮吴小康葛松林杨树旭王义荣朱先理
SAH后下丘脑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改变及地塞米松的作用
2013年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下丘脑组织匀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水平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不同给药途径对两者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H组、腹腔给药组和脑池内给药组,按时间分为3、7、14、21d 4个亚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下丘脑组织中5-HT和NA的含量。结果 5-HT水平在SAH后3d开始上升,7d达到高峰,14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1d下降到接近3d时的水平;NA的水平从第3天开始上升,第7、14、21天,水平呈逐渐升高的改变,与5-HT变化的时间模式不一致。DXM治疗组中5-HT水平均较SAH组明显降低(均P<0.05),且两种用药途径间无明显差异(P>0.05);DXM治疗对NA水平影响不大(P>0.05)。结论 SAH发生后,可导致下丘脑组织中5-HT和NA水平升高,可能与SAH后睡眠/觉醒异常的发生相关,但两者变化的时间模式不同。DXM可降低SAH后下丘脑组织中5-HT水平,可能是其促进清醒的机制之一。DXM脑池内给药是一种可选择的用药途径。
刘艳熊丹张小洁钱聪信照亮
a-SMA与Vimentin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 采用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与波形蛋白 (VIM)鉴定和分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外膜中的肌成纤维细胞 (MFB),并探讨两者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CSDH 9例患者的硬脑膜和其下的血肿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SMA和VIM在CSDH外膜中的表达,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结果 CSDH血肿膜中细胞数量较多,可见许多新生毛细血管;共同表达a-SMA和VIM的细胞有两种,其中一类细胞呈梭形(为肌成纤维细胞),另一类是血管管壁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的棕黄色颗粒状均位于胞质内.电镜观察可见MFB细胞特征性形态,胞核有很多切迹,沿细胞长轴的边缘有束状肌动蛋白细丝排列.结论 a-SMA与VIM的广泛表达和持续分布可能在CSDH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李曦刘艳徐建荣陈书达信照亮
关键词:A-SMAVIMENTIN慢性硬膜下血肿肌成纤维细胞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蛛网膜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组,使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蛛网膜中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的含量。应用电镜观察蛛网膜细胞的形态及蛛网膜胶原纤维分布情况。结果RIA测量的4种细胞外基质中,PⅢNP在出血后增高最明显,LN与HA也明显升高,而Ⅳ型胶原变化不明显。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后PⅢNP明显降低。电镜下发现蛛网膜细胞在出血后其生物活性增强,蛛网膜下腔的胶原纤维在1周左右开始明显增多,持续3周以上,地塞米松治疗后蛛网膜细胞线粒体密度相对较低,蛛网膜胶原纤维较稀疏。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加,参与蛛网膜纤维化。地塞米松可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纤维化,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提供新的思路。
杨树旭信照亮钱聪王义荣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纤维变性地塞米松
Ar细胞启动SAH后迟发性脑缺血和脑积水发生的机制
信照亮吴小康杨晓旭徐建荣王义荣朱先理钱聪
该研究采用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模拟SAH发生后蛛网膜下腔的环境,(1)研究了Ar细胞如何发挥吞噬和抗原提呈等功能,作为蛛网膜下腔内白细胞的激活/效应的途径,揭示了SAH后蛛网膜下腔内凝血启动炎症的(初步)机制,使目前与S...
关键词:
关键词:脑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2014年
目的:^(18)F-FDG体外标记外周血单核细胞,异体植入正常新西兰兔蛛网膜下腔,观察其演变情况以及对动物的整体影响。方法:经兔耳动脉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放射性核素^(18)F-FDG标记,经枕大池植入蛛网膜下腔,分别于植入细胞后15min、1.5h以及3h进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显像后观察兔子体温、饮食和活动情况。结果:单核细胞^(18)F-FDG的标记效率(经四次清洗后)达到92.42%。PET/CT显像发现,植入细胞会快速地沿着蛛网膜下腔向头端(达嗅脑水平)和尾端扩散(最下端在上腰椎水平,放射性核素的浓集程度逐渐减弱,实际扩散的距离达19cm),且蛛网膜下腔中的放射性分布清楚持久。兔子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饮食、活动量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利用^(18)F-FDG标记单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示踪,是在活体上有效的整体监测植入细胞的办法。植入细胞迅速沿蛛网膜下腔广泛分布的特点,应该在制定细胞移植策略和疗效预测时给予充分考虑。异体外周血单核细胞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对兔子整体没有明显的影响。
熊丹张小洁吴丹宋琴崔刚信照亮
关键词:单核细胞蛛网膜下腔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新西兰兔
肌成纤维细胞在CSDH外膜中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肌成纤维细胞(MF)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外膜中的分布状况。方法:选择CSDH 9例,取硬脑膜和其下的血肿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F的特征性标记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在CSDH外膜中的表达,HE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MF的形态结构。结果:CSDH血肿外膜中许多梭形细胞表达α-SMA,阳性的棕黄色颗粒位于胞浆内。HE染色可见,血肿外膜与硬膜间有明显分界,CSDH外膜中细胞数量较多,可见许多新生毛细血管。电镜观察,可见MF细胞特征性形态,胞核有很多切迹,有束状肌动蛋白细丝排列。结论:MF在CSDH外膜中广泛持续分布,提示其与CSDH的发生发展有关系。
徐建荣李曦金晓陈书达信照亮
关键词:Α-SMA慢性硬膜下血肿肌成纤维细胞
血性脑脊液刺激后蛛网膜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的机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性脑脊液刺激后的蛛网膜细胞能否发挥抗原提呈细胞(APC)功能激活T淋巴细胞。方法蛛网膜细胞培养和鉴定后,与血性脑脊液共同培养,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APC标志物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改变。然后再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同培养,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来代表T淋巴细胞被激活的程度。结果在血性脑脊液刺激下,蛛网膜细胞HLA—DR表达增强,再与PBMC共同培养后,sIL-2r的含量增加,且HLA—DR表达和sIL-2r含量变化的时间模式与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的时间模式基本一致。结论蛛网膜细胞经血性脑脊液激活后,能够发挥抗原提呈功能,激活T淋巴细胞。
信照亮吴小康葛松林杨树旭王义荣朱先理
关键词:T淋巴细胞抗原提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