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单一景观类型时空变化分析方法——以酒泉盆地绿洲化为例被引量:9
- 2012年
- 受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的启发,本文提出了格网化单一景观类型变化率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单一景观类型在研究时段内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累积变化率和时空变化指数模型,用于描述单一景观类型在长时间序列中的空间变化,并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1963-2009年间的绿洲化过程为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格网化单一景观类型变化率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期初和期末单一景观类型的局部细微变化,包括变化速度和空间分布情况;②累积变化率综合了中间各期数据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刻画较长时间序列中单一景观类型的变化幅度及其空间分布情况;③时空变化指数能够反映单一景观类型的变化模式,进一步描述了变化过程的特点和趋势;④3个模型的综合运用,可对单一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特征做出比较全面的描述和刻画。
- 马宗义颉耀文余林赵虹高桥钱富
- 关键词:时间序列酒泉盆地
- 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空间分布重建被引量:7
- 2013年
- 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3S手段,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确定绿洲最大分布范围,结合土壤、海拔、坡度自然条件,合理推断了垦殖绿洲的总体范围.以历史文献、古遗迹、历史地图为基本资料,在开展多次深入细致地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对汉代垦殖绿洲进行重建的证据.以这些论据为基础,复原出了垦殖绿洲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量算出了数量,从而获得了详尽的垦殖绿洲分布情况.重建结果表明:汉代垦殖绿洲在全流域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黑河干流和几条支流的下游;汉代上游和中游绿洲面积小而分散,下游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古居延地区,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面积达到1 755 km^2.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能够得到大规模和全区域的开发是由国家政策、农业技术、丝绸之路、自然环境因素共同促成的.
- 颉耀文余林汪桂生王学强史志林
- 关键词:汉代黑河流域
- 明代以前黑河流域耕地面积重建被引量:18
- 2013年
- 受人类活动变迁影响,黑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产粮基地以及大规模绿洲农业开发最早地区之一,其境内的耕地规模自古至今变化十分频繁。由于文献记载的有限性和疏漏性,目前关于区域内明代以前的耕地面积历史变化情况的分析十分欠缺。本文选择文献较丰富的汉、唐和元代,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以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两种途径重建了黑河流域明代以前耕地面积。前者按各时期屯田制度,结合人均垦地面积分别重建民户耕地和军屯占地情况,汇总两类耕地面积进行重建,后者利用人均粮食消耗、耕地单产情况估算人均耕地需求,再结合人口数据重建耕地总量。重建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明代以前耕地面积以西汉时期为最大,达(16.30~19.49)万hm2,其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东汉、唐代与元代的面积分别为(9.57~11.80)万hm2,(3.59~3.93)万hm2和3.19万hm2。对比表明两种重建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重建结果具有可靠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时期内耕地规模的变化趋势。
- 汪桂生颉耀文王学强余林史志林
-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面积耕地面积黑河流域
- 基于网格化模型的黑河流域中游历史时期耕地分布模拟被引量:16
- 2013年
- 黑河流域悠久的农业开发史和历史文献为研究历史时期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海拔、坡度、土壤、人口等自然及人文主导因子与耕地分布的关系,遴选出对耕地分布具有明显作用且易量化的影响因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模型,模拟了黑河流域历史时期耕地分布趋势。采用人均耕地面积与粮食单产2种途径,估算了明代以前黑河中游耕地面积总量。基于该模型并结合古遗址、遥感影像判别的结果,重建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明代以前耕地的空间分布。
- 颉耀文王学强汪桂生余林
- 关键词:黑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