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智

作品数:1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6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佛像
  • 5篇石刻
  • 4篇雕塑
  • 4篇造像
  • 4篇窟龛
  • 3篇北朝
  • 2篇石刻佛像
  • 2篇石刻造像
  • 2篇袈裟
  • 2篇文化
  • 2篇佛教
  • 2篇传统雕塑
  • 1篇雕塑理论
  • 1篇雕塑展
  • 1篇艺术造型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转化
  • 1篇在职
  • 1篇在职教师
  • 1篇造型语言

机构

  • 18篇天津美术学院
  • 2篇中国美术家协...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广州美术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四川美术学院
  • 1篇西安美术学院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美术馆
  • 1篇景德镇陶瓷大...

作者

  • 18篇黄文智
  • 1篇周璇
  • 1篇练春海
  • 1篇刘茂平
  • 1篇朱乐耕
  • 1篇邹锋
  • 1篇陈克
  • 1篇吕品昌
  • 1篇周彤
  • 1篇肖世孟
  • 1篇郅敏
  • 1篇曾成钢
  • 1篇盛杨
  • 1篇王伟
  • 1篇项金国
  • 1篇尹丹
  • 1篇朱尚熹
  • 1篇陈辉
  • 1篇张德峰
  • 1篇王志刚

传媒

  • 7篇天津美术学院...
  • 3篇雕塑
  • 2篇艺术探索
  • 2篇中国美术研究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美术大观
  • 1篇石窟寺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承·创新·理想——曾成钢教授访谈
2023年
黄文智(以下简称黄):一直以来,不论是雕塑界的专业人士,还是外界普通大众,大家都把您作为一位既深爱传统文化,又从事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的艺术实践者,而实际上,您也将两者结合得非常好,这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想了解的是,您是如何看待传统雕塑语言转化,又是怎样去实践这个命题的?
黄文智曾成钢
关键词:传统雕塑语言转化采访者
观2022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之雕塑展
2023年
2022年12月2日,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2“学院精神”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美术学类)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作品,参展艺术家以在职教师为主,展出作品均为新近所创,呈现了教师们在教学的同时在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新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此次展览是在疫情封控期间克服重重困难举办的,因此,艺术家们的作品能在专业的美术馆展出,实现预期的展示效果,这是对他们心血结晶最好的尊重。此次双年展以“学院精神”为主题,意在呈现学院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代人文气质,或者说,生活和工作于美术学院氛围中的艺术家,他们以教学为职业,其作品大多是教学理念的外放和对艺术思考的正面呈现,因此,较职业艺术家而言,他们的作品多了一份从容与淡定,气质也更为内敛与沉着。
黄文智
关键词:教师作品在职教师雕塑展
大同云冈北魏中晚期窟龛佛像造型分析——以双领下垂式袈裟佛像为中心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以大同云冈北魏中晚期窟龛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佛像为研究对象,根据袈裟形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佛像大致流行于北魏太和十年至迁都洛阳之初(486-500),主要分布于云冈第二期后段窟龛,是在云冈旧有佛像造型基础上加入南朝因素发展而成,坐像悬裳从无到有并日益受到重视,立像袈裟由简洁质朴向繁缛华丽转变。第二类佛像出现于云冈第二期后段窟龛(始于490年前后),主要分布于云冈第三期窟龛(494年前后-524),造型再次吸收南朝因素,坐像侧重于覆座悬裳的表现,立像袈裟日趋短窄。北魏中晚期佛像磨光发髻占有多数,波形发髻主要集中于第6窟,坐像与立像分别维系在4头高和6头高左右,服饰成为造型的重心所在。
黄文智
试论褒衣博带式袈裟石刻佛像的造型演变
褒衣博带式袈裟为本土所创,始于南朝,北魏孝文帝服饰改革后,所治境内佛像也穿上这种衣装,其微观样式先后发生诸多变化。大同云冈窟龛着褒衣博带式袈裟佛像,在吸收南朝衣装形式的同时,并未完全摒弃其原有造像传统,洛阳龙门窟龛佛像则...
黄文智
关键词:石刻佛像
文献传递
缘木求艺——谈陈钢的木雕艺术
2016年
陈钢的雕塑创作以木质材料为主,作品数量众多,造型语言极富个性,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一阶段广泛吸收各种雕塑形式,最终归于传统的雕刻技法。第二阶段是在此前作品基础上注重作品本体语言的构建,形成条块状构成意味的作品形式。第三阶段单体雕塑的本体语言较此前实例相对简练明晰,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两件或多件单体雕塑组合以及设置特定背景的场景雕塑。陈钢的作品是匠工精神和艺术家创新特质的融合体,这种气质,在浮华的机器复制年代日趋珍贵。
黄文智
关键词:木雕造型语言
试谈对中国古代雕塑理论学习的认知
2021年
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雕塑理论应该从哪方面入手?雕塑理论又包含哪些内容?就笔者浅见,认为中国古代雕塑按照功能和文化属性的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器物、石刻、俑、佛教造像。因此,对中国古代雕塑进行解码和构建相关理论,应该从认识和研究这四类雕塑入手。器物是指使用一定材料、经过设计制作并具有一定功用性的造物。具有雕塑形态的器物,则是审美与功用并重的作品。
黄文智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佛教造像文化属性雕塑理论
河南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造型
2015年
以新乡为中心的河南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皆着条带式阶梯状双领下垂式袈裟,呈现一体化面貌。6世纪初至20年代,这些佛像在吸收故都平城造像因素基础上,形成躯体修长、头与颈部细高,且敷搭在立像左肘部袈裟似将滑落的浓厚地方特征。6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中,其兼受平城与新都洛阳造像因素影响,人体造型向适中发展,又呈现多样化特征。进入东魏则更多接受了相邻的东部和北部造型因素。特殊的社会与地理环境,促成了河南北部这个小佛教造像中心的形成。
黄文智
试谈子长钟山第3窟菩萨造像的文化内涵
2020年
陕北子长钟山第3窟菩萨造像众多,按照其尊格和属性的不同,可分为水月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佛坛胁侍菩萨和其他菩萨四类。水月观音菩萨占据窟内石柱和各壁面显要位置,在山水间呈空明澄澈之像;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成对出现,独具精进尚武精神;佛坛胁侍菩萨与主尊佛像组合,自显雍容华贵;其他菩萨众分布各处,体量相对较小,囊括了多种菩萨造像,皆华彩缤纷。这些菩萨造像在继承唐代实例的基础上,融合了宋辽金三地菩萨造像特征,反映出边疆战争前线军民信仰的丰富文化内涵。
黄文智
关键词:菩萨造像文化内涵
北朝至唐代佛教窟龛护法力士的肉体造型之变
2023年
儒家身体观注重身心一体的感悟,这与重视肉体具象再现的佛教造像理念存在一定冲突,由此影响了十六国至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的肉身形态,其间佛教护法力士的肉体造型之变,深刻记录了彼时工匠对身体的理解与实践过程。较早的护法力士人物面部是造型的重点,身躯则与同时期佛、菩萨等同,均呈含蓄、平整的样态。北齐时造像者对护法力士的肌体起伏关系和肌肉结构有了初步刻画,这种认识直至初唐时才臻于成熟,面部表情和身体结构也得以更有力的呈现,尤其是贲张的肌肉形态满足了观者对于力士的主观想象,并以此确立了后世护法力士的基本造型特征。
黄文智
古罗马的神与像——观国家博物馆“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2022年
作为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重头项目,“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的选题尤为宏大,叙述了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意大利半岛的历史和罗马化进程,向观众展示了当时意大利各地的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现实。本文作者作为雕塑创作者和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展览中的神话题材雕塑,剖析其中凝聚的古代艺术家关于人体的理想结构和神性表达。
黄文智
关键词:民间习俗古罗马神话题材罗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