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绍华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性别比
  • 4篇性别失衡
  • 2篇性别偏好
  • 2篇治理绩效
  • 2篇中国人口
  • 2篇人口
  • 2篇人口性别
  • 2篇人口性别比
  • 2篇社会
  • 2篇绩效
  • 2篇出生人口
  • 2篇出生人口性别...
  • 2篇出生性别
  • 2篇出生性别比
  • 1篇第六次人口普...
  • 1篇性别视野
  • 1篇中国模式
  • 1篇人口普查
  • 1篇人口转变
  • 1篇社会变迁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7篇闫绍华
  • 3篇李卫东
  • 2篇李树茁
  • 2篇刘慧君
  • 1篇杨博
  • 1篇韩琭
  • 1篇张红凤
  • 1篇尚子娟
  • 1篇胡莹

传媒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人口与发展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家庭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六普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提出了一个家庭出生性别选择和生育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建立了当代中国家庭生育选择的多层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生育男孩概率与母亲个人属性、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相关。选择男孩的概率与家庭已生育女孩个数正相关,与已生育男孩个数负相关。人口流动与迁移有减弱家庭男孩偏好的趋向。提高城镇化率和工业化水平比单纯提高人均GDP对家庭生育决策行为具有更大影响。
李树茁胡莹闫绍华
关键词:生育选择出生性别比性别失衡第六次人口普查
西方艾滋病性风险行为研究的社会性别视野被引量:3
2009年
社会性别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对理解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个体、人际关系和文化层次,总结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在艾滋病性风险行为研究中引入的社会性别因素,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艾滋病性风险行为在社会性别途径的研究方向。
刘慧君闫绍华
关键词:社会性别艾滋病
性别失衡公共治理的结构与绩效——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5
2012年
在理论上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绩效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公共治理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基于公共治理结构对治理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构建公共治理结构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绩效的分析框架,阐明二者关联的潜在机制和路径;该分析框架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目前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公共治理的认识和了解,为中国未来的性别失衡治理工作调整及完善提供科学的理论,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尚子娟李卫东闫绍华
关键词:公共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绩效
性别失衡微观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分析——基于三个县“关爱女孩行动”的案例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公共治理理论的五要素为框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河南A县、安徽B县和浙江C县三个典型县的性别失衡治理案例进行研究,归纳出三县的治理模式,分析模式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A县是一种通过行政资源将"条块"关联的层级治理模式;B县是一种政府与公民社会双向互动的网络治理模式;C县是一种上下松散的悬浮型治理模式。并针对微观层面的性别失衡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闫绍华李卫东杨博
关键词:性别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绩效
性别偏好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文章基于传统的人口转变理论,从生育空间的三维性出发,提出了性别偏好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利用全国和分省的总和生育率及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人口转变中存在带有性别偏好的人口转变模式:出生人口性别比伴随生育水平和性别偏好的动态变化而呈现出上升、高位徘徊的阶段特征和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动趋势又因生育空间的区域差异呈现出4种区域类型。
李树茁闫绍华李卫东
关键词:人口转变性别偏好中国模式
社会变迁中性别失衡在中国演化的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将社会变迁的视角引入性别失衡转变的宏观机理研究,构建了社会变迁影响性别失衡演化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中国30年来的社会变迁和性别失衡转变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生性别结构失衡的发展态势既非天然线性下降也非缓慢衰减,而是取决于未来社会环境多因素的互动,直接决定性别结构变动的环境因素转换符合短板理论;中国性别失衡的演变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制度改革探索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新技术引进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经济发展阶段,人口流动和家庭体系瓦解弱化了男孩偏好;社会结构转变阶段,阶层分化与贫富差异扩大使得男孩偏好获得了新的支撑;指出如果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持续恶化,那么性别失衡的转变过程会比学界预想得更为复杂和曲折。
闫绍华刘慧君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性别失衡社会变迁中国人口
转型期公共决策模式路径优化:从传统模式向动态协同模式的转变被引量:11
2014年
如何实现公共决策模式中各要素的动态协同,是优化决策模式、提高公共决策效能的关键。从公共决策模式逻辑体系的五要素是否存在协同效应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我国传统公共决策模式的内在缺陷及致因;立足于我国转型期独特的制度禀赋,从多元化的决策主体、追求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取向、开放动态的制度环境、基于技术评价的决策机制、动态博弈的决策过程五个维度,构建动态协同的现代化公共决策模式,实现转型期公共决策模式的全面优化和升级。
张红凤韩琭闫绍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