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桐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叶绿素浓度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吕宋
  • 2篇值模拟
  • 1篇多时间尺度
  • 1篇多时间尺度分...
  • 1篇遥感
  • 1篇上层环流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方法
  • 1篇台风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态
  • 1篇潜标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方法
  • 1篇吕宋海峡
  • 1篇南海环流
  • 1篇南海西北部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闫桐
  • 3篇经志友
  • 2篇王静
  • 2篇齐义泉
  • 2篇罗荣真
  • 1篇张娟
  • 1篇王东晓
  • 1篇程旭华
  • 1篇曹海锦
  • 1篇王兆毅
  • 1篇刘昕

传媒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南海上层环流对不同气候态风场响应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文章利用4种不同的气候态风场Scatterometer Climatology of Ocean Winds(SCOW)、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CFSR)、the Interim ECMWF Re-Analysis(ERA-Interim)和NECP[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Reanalysis 1]分别驱动区域海洋环流模式(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以模拟南海环流,从而比较分析南海上层环流模拟结果的差异及其与风应力场之间的动力联系。结果表明,4种风场均能模拟出南海海盆尺度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但对南海局地环流特征的模拟存在差异。分析显示,局地显著的正风应力旋度是冬季吕宋冷涡产生的根本原因;夏季越南东部海域的上层环流偶极子在模拟试验结果中均显现,但其强度与局地风应力旋度大小有关。海峡通量的模拟结果显示,吕宋海峡水体通量受海峡风场差异影响较小;台湾海峡秋冬季水体通量则有较大差别,强东北季风不利于海峡北向水体输送。此外,台湾海峡冬季较强的北向水体输送有利于南海暖流的生成。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南海上层环流对大气强迫的响应有裨益,并且可为不同目的的南海环流数值模拟时的风场选择提供参考。
闫桐齐义泉经志友
关键词:南海环流数值模拟吕宋
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的季节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来的现场观测和理论研究发现,次中尺度现象广泛存在于上层海洋,其产生与锋生作用及混合层斜压不稳定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结果并结合动力学及能量诊断分析,对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探讨结果表明,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具有冬季最强,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弱的显著季节变化特征。基于冬、夏季次中尺度能量源的诊断可以看到,这些季节变化特征主要与上层海洋的斜压不稳定和锋生作用有关。冬季,黑潮延伸体海域的中尺度能量较弱,但次中尺度过程在季节尺度上表现最为活跃,这主要与混合层斜压不稳定的作用有关;夏季,黑潮延伸体海域的混合层较浅,次中尺度过程较弱,但中尺度涡旋活跃,中尺度流场变形引起的锋生作用对夏季次中尺度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在次中尺度能量的季节变化方面,冬季次中尺度过程从中尺度过程汲取能量的速率远高于夏季,这是冬季次中尺度过程比夏季更为活跃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季节性变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理解。
罗士浩经志友闫桐郑瑞玺曹海锦齐义泉
基于LSTM神经网络方法的粤东近岸海温预报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粤东沿岸各海洋站点的海温观测数据以及区域大气模式的气象预报数据,基于长短期记忆的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分析筛选训练数据,建立了高效的粤东近岸24 h海温预报方法。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该方法在粤东近岸海域24 h海温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5℃和0.32℃,在珠江口沿岸的误差更小。进一步分析表明,气象要素与海温变化值的相关性比与高通滤波后的海温相关性更好。对海温变化值进行预报,而后叠加海温初始值,可以得到更加准确且稳定的预报结果。
林小刚王兆毅李竞时庞运禧罗荣真闫桐
关键词:神经网络海温预报
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分析了SeaWiFS传感器获取的近13年的逐月叶绿素浓度资料,得出南海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南海叶绿素浓度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4种典型的分布结构,而时间上以季节变化为主:EOF1呈现了南海叶绿素浓度近海高、海盆区低的基本分布特征;EOF2显示出夏季越南沿岸激流形叶绿素浓度高值带的存在,除显著的季节变化外,其时间序列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与ENSO事件关系紧密;EOF3体现了南海叶绿素浓度随东北季风加强而升高的现象,其高值区分布于东北-西南向的海盆主轴以北,并在吕宋岛西北海域形成一个极大值中心;另外,EOF4反映了叶绿素浓度较短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明显的三涡结构,与南海海面高度的三涡结构有极好的对应关系。
刘昕王静程旭华闫桐
关键词:叶绿素浓度海洋遥感EOF分析
浪流耦合对汕尾港台风风暴潮模拟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浪流耦合的无结构网格嵌套海洋模式,选取对汕尾沿岸海域影响较大的两次台风风暴潮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浪流耦合作用对汕尾风暴潮增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浪流耦合的影响不仅能够将汕尾港风暴潮主振阶段的增水模拟误差减小5~10 cm,而且可以更好地刻画出港内增水的双峰结构,使得模拟结果的增水峰值时刻准确度提高近1 h。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汕尾港内浪致增水过程先于大风、低压引起的增水过程。同时,流场结果的对比表明:在风暴潮主振过程期间,浪流耦合作用对红海湾内的流场影响较为稳定,而对汕尾港入海口的流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防灾减灾和应急搜救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林小刚罗荣真张娟闫桐
关键词:风暴潮数值模拟
西沙群岛西北深水海域的内潮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海南岛至西沙群岛之间深水海域一长达5年的锚定潜标测流资料,采用谱分析、调和分析和动力模态分解等方法主要分析了局部海域内潮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正压和斜压潮均以全日振荡为主,500~900m的海洋中层全日等密度线垂向振幅可达40m;全日内潮主要沿垂直于陆坡方向传播,与天文潮锁相的全日内潮可占全日内潮总能量的41%;海洋上层,O1内潮垂向平均振幅与局地海面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K1内潮则表现为夏、冬季增强的半年循环特征;超过70%的O1分潮能量集中于第一、二斜压模态上,K1分潮在第三斜压模态上亦有相当能量.
闫桐经志友齐义泉王东晓
关键词:南海西北部内潮
基于HHT的吕宋岛西北海域叶绿素浓度及相关环境物理要素的多时间尺度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而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HHT)方法,分析了吕宋岛西北海域从1997年9月至2009年7月近12年的月平均遥感叶绿素浓度观测序列以及相关环境物理要素时间序列,分离出各要素的特征振荡模态(IMFs);在此基础上以叶绿素与相关要素间具有相同或相近频率的IMF对偶之间相位差余弦值的方差为指标,探讨了该海域叶绿素浓度与环境场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海区各研究变量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振荡特征,叶绿素准年周期模态方差贡献达81%,年际变化中准两年振荡是海区诸要素共同的波动类型,此外叶绿素浓度还具有4年左右周期的振荡。2)除埃克曼抽吸速度在准年周期振荡上与叶绿素浓度显著正相关、Nio3区海表温度在准两年周期上有弱的正相关关系外,其余要素均与叶绿素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HHT是气候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中的一种有力工具。
闫桐王静
关键词:吕宋海峡叶绿素浓度多时间尺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