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 小形变量轧制下电工钢中立方织构的形成被引量:4
- 2008年
- 尝试了小形变量轧制对立方织构电工钢织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含碳量较低的Fe-3.2%S i铁硅合金的初次再结晶组织施加小形变量形变和退火后,可以得到具有柱状晶结构的晶粒组织,并且得到比较集中的立方织构.柱状晶组织形成过程中伴随着∑5和∑11晶界的减少和最终消失,这种低∑重位晶界的移动主要是由于(100)取向晶粒与基体晶粒之间存在沿〈100〉或〈110〉转动36.9°或50.5°的取向关系.
- 王均安贺英邱振伟周邦新Frantisek Kovac
- 关键词:立方织构电工钢
- 含硅3%硅钢片退火过程中晶界特征分布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取向成像显微(OIM)技术对经过不同工艺处理的含硅3%硅钢样品织构和晶界特征分布(GBCD)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Σ1晶界在低ΣCSL晶界中所占比例最高,立方取向晶粒之间构成Σ1晶界;Σ13b和Σ29a随着立方取向晶粒增多而增多,尤其是Σ13b更为明显;对于各取向晶粒相当的试样,Σ1晶界最多,Σ3、Σ5、Σ7、Σ9、Σ11、Σ15晶界比例接近。
- 杨光王均安邱振伟周采
- 关键词:硅钢退火晶界特征分布立方织构
- 退火温度对电工钢立方织构和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 2010年
- 以实验室熔炼的3.2%Si电工钢板为原料,辅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最终退火温度下,电工钢中立方织构和晶界特征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立方织构逐渐增强,立方取向晶粒周围的特征晶界数增多,其中Σ5晶界减少,Σ5晶界是立方取向晶粒与周围其他取向晶粒存在沿〈100〉轴转动36.9°的取向关系,具有较高的可动性,因而对立方织构的形成有利;立方取向晶粒间Σ1晶界最多。
- 周采邱振伟王辉骆靚鉴
- 关键词:硅钢退火温度立方织构晶界特征分布
- 铁硅合金初次再结晶对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
- 2010年
- Fe-3.2%Si合金通过真空退火发生二次再结晶,最终可形成立方织构电工钢。其中初次再结晶后的晶粒是发生二次再结晶的晶核。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取向成像显微(OIM)技术研究了硅钢初次再结晶对最终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通过冷轧压下量70%和不同退火温度的工艺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初次再结晶的影响;发现在低温650℃下初次再结晶,形成的初次再结晶晶核有利于最终形成立方织构。
- 邱振伟周采骆靓鉴
- 关键词:立方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