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媛媛

作品数:1 被引量:28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源
  • 1篇碳源
  • 1篇培养基
  • 1篇葡聚糖酶
  • 1篇全蚀病
  • 1篇全蚀病菌
  • 1篇小麦
  • 1篇小麦全蚀病
  • 1篇小麦全蚀病菌
  • 1篇Β-1,3-...
  • 1篇3-葡聚糖酶
  • 1篇MS培养基
  • 1篇病菌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篇康振生
  • 1篇黄丽丽
  • 1篇余永廷
  • 1篇谢媛媛

传媒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碳、氮源组合对小麦全蚀病菌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被引量:28
2007年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和根系为碳源与不同氮源组合,培养滤液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叶片为碳源时酶活性最高,以玉米根系为碳源时酶活性较低,但两者之间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有机氮时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加入无机氮,但两种有机氮培养基中的酶活性变化趋势完全不同。以牛肉膏为氮源时,在小麦全蚀病菌培养7 d时培养滤液中的酶活性最高,且酶活性随病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以蛋白胨为氮源时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在病菌培养21 d时最高。以上结果表明,供试各组合中以牛肉膏为氮源、小麦叶片为碳源的组合为最佳组合,7 d时有相对较高的酶活性。
余永廷谢媛媛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3-葡聚糖酶MS培养基碳源氮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