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凤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现辅料特征的淡附片薄层色谱特征图谱的鉴别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建立体现辅料特征的淡附片薄层色谱(TLC)特征图谱,为淡附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LC以甘草苷、大豆苷、甘草、黑豆标准物质为对照,对加辅料炮制的淡附片与未加辅料炮制的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以及生附片进行了TLC特征研究。结果:淡附片供试品色谱中,6号斑点在与甘草标准物质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淡附片与生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TLC特征区别明显,1、3、6号斑点能体现淡附片区别于生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的特征。结论:建立了体现辅料特征的淡附片TLC特征图谱。
- 彭诗涛毛民柴冲冲袁金凤王靖越刘娜李飞杜红
- 关键词:薄层鉴别
-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考察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制川乌项下的蒸与煮法,分别制备不同炮制时间的制川乌片,采用HPLC法测定川乌各炮制品中5-HMF的含量。结果:生川乌片中5-HMF含量为4.45μg/g;煮制品及蒸制品在6 h之内,5-HMF的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随加热时间延长呈非线性增加。在相同的时间点,蒸制品含量显著高于煮制品。结论:首次建立了HPLC法测定川乌中5-HMF含量的方法,该法稳定、可靠;生川乌片在蒸、煮两种加热方式下5-HMF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加热时间有关,该结果对川乌饮片中5-HMF的检测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王蕾张语凡王鑫彭诗涛袁金凤张先灵陈炯李飞
- 关键词:HPLC5-羟甲基糠醛
- 结合传统性状客观化分析何首乌不同炮制方式与炮制程度的色彩色差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结合传统性状观察,对不同炮制方式下不同炮制程度的制何首乌进行色彩色差分析,为何首乌饮片颜色的客观数据化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观察何首乌炮制品性状,采用CM-5型测色仪测定样品的L,a,b,计算色差值ΔE与总色值E,运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炮制程度与色差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2个产地的何首乌生品及其对照饮片粉末均为黄白色,E为70.31±3;制何首乌对照饮片粉末为棕褐色,E为52.24,与生何首乌对照饮片比较,ΔE为18.63;何首乌炮制后颜色加深,E降低,4种炮制方式显示相同的变化规律;且随炮制时间延长,颜色逐渐由棕黄色、浅棕色、深棕色、棕褐色直至变为棕黑色,其E也由61.11逐渐降至30.45,说明总色值能够表明何首乌的炮制程度。通过聚类分析可区分生品与炮制品,并将不同炮制程度的炮制品聚为一类。结论:色差仪的检测数据可以准确区分生何首乌与制何首乌,且能够客观准确地表达不同炮制程度的制何首乌粉末颜色变化。色彩色差检测可用于何首乌饮片的质量评价。
- 张语凡相乐康王鑫袁金凤彭诗涛李飞
- 关键词:何首乌制何首乌
- 何首乌不同炮制时间与方式的薄层特征图谱鉴别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建立生何首乌与不同炮制方式制何首乌的薄层特征图谱。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以三氯甲烷∶甲醇∶水(6.5∶2.25∶0.42,V/V)为展开剂,取出晾干后于紫外灯下366nm观察各样品与生、制何首乌对照药材,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照品的比较结果。结果:生品与生何首乌对照药材薄层特征明显,与生品相比,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斑点颜色减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斑点颜色增强。本方法可以区分常压清蒸与高压清蒸何首乌,可以区分常压蒸制何首乌时是否添加辅料。结论:建立了生何首乌与不同炮制方式制何首乌的TLC特征图谱。
- 张语凡王蕾王鑫彭诗涛袁金凤李飞
- 关键词:何首乌制何首乌薄层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