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索朗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隧道
  • 7篇地质
  • 6篇铁路
  • 4篇航空电磁
  • 4篇不良地质
  • 3篇地电
  • 3篇铁路隧道
  • 3篇反演
  • 3篇大地电磁
  • 2篇地面物探
  • 2篇地质雷达
  • 2篇地质体
  • 2篇地质预报
  • 2篇电磁法
  • 2篇岩溶
  • 2篇遥感
  • 2篇遥感技术
  • 2篇质数
  • 2篇深大
  • 2篇深大断裂

机构

  • 19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19篇索朗
  • 9篇徐正宣
  • 9篇赵思为
  • 7篇冯涛
  • 7篇张广泽
  • 6篇周超
  • 6篇魏栋华
  • 5篇尹小康
  • 4篇伊小娟
  • 4篇宋章
  • 4篇王哲威
  • 4篇林之恒
  • 3篇欧阳吉
  • 3篇孟少伟
  • 2篇王栋
  • 2篇刘熙
  • 2篇陈明浩
  • 2篇马文德
  • 1篇苟智平
  • 1篇常兴旺

传媒

  • 2篇工程地球物理...
  • 2篇高速铁路技术
  • 2篇低碳世界
  • 1篇中国铁路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建筑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勘察科学技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隧道工程支护措施加强变更设计原因分析及措施
2023年
隧道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常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工程地质条件变更,以及地下水、大风、大雨和大雪等气候条件变更,导致隧道项目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塌方、初期支护变形等各种地质不良事件频发。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的连续性,需要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全面了解隧道地质情况。就天生桥隧道工程支护措施加强变更设计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学渊索朗刘熙
关键词:隧道工程支护
基于MSPAC法的微动探测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城市建筑密集,电磁干扰和震动干扰严重,一直是城市物探工作面临的难题。基于环境噪声成像的微动探测技术能够适应城市复杂的干扰环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如此,城市复杂的地表条件依然困扰着微动法野外数据采集。为此,引入MSPAC(Modifie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微动数据处理算法,探究其在城市强干扰环境的探测效果。首先,阐述MSPAC法的理论原理;然后将MSPAC法应用于工程实例,使用实际工程数据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曲线,并结合邻域反演算法计算地层横波速度;最后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钻孔揭露岩面高程与微动解释岩面高程基本吻合,且基岩风化程度与物探解释一致。结果表明,基于MSPAC法的微动探测技术能够获得可靠的地层速度结构信息,为城市地下空间勘察提供了一种灵活、有效的物探方法。
金俊俊索朗赵思为张硕
关键词:频散曲线
改进型瞬变电磁装置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探水中的对比被引量:3
2022年
隧道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发育情况的探测工作一直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的重点。瞬变电磁法凭借对地下水敏感的特性,已被使用于隧道超前预报探水工作中。但隧道近似于一个全空间环境,而常规的瞬变电磁理论均是建立在半空间环境基础上。为适应隧道等全空间环境的探测工作,许多厂商对传统的瞬变电磁装置进行了不同改进,而这些改进装置的应用效果还有待实际工程项目的检验。因此采用3种不同改进的瞬变电磁装置置于某在建隧道的同一掌子面处进行探水工作,且将隧道的开挖实际情况与探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评判了3种装置的应用效果,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探水工作提供参考。
甄大勇刘康赵思为周超索朗
关键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探水中心回线重叠回线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用探讨
2022年
由于隧道内环境较复杂且干扰因素多,单一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不良地质体的预报准确性不高,往往无法满足施工安全需求。本文选择高精度隧道地震波反射(TSP)法、三维地质雷达及瞬变电磁多种预报方法开展综合应用研究,主要针对隧道瞬变电磁数据处理精度不足的问题,研究了隧道瞬变电磁最优化反演成像方法;针对传统二维地质雷达预报距离短且准确性不高的短板,引入了最新的三维地质雷达技术;再结合高精度隧道地震波反射(TSP)技术进行三种方法综合预报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度,更好地指导隧道施工。
尹小康赵思为甄大勇魏栋华索朗
关键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SP瞬变电磁
沪昆客运专线岗乌隧道K 1953+600~K 1953+710段病害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岗乌深埋特长隧道为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的重点工程和控制工程,于2016年12月建成通车。隧道K 1953+600~K 1953+710段先后两次发生上拱变形,严重影响了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本文在全面梳理勘察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地质和监测资料的基础上,从混凝土质量、隧底围岩、地下水、地应力、混凝土碱活性等方面对病害段上拱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隧道上拱变形的主要原因为:(1)隧底结构内存在局部超静水压力;(2)混凝土中存在较多的水平、竖向裂缝;(3)混凝土骨料局部段落具碱活性。原因分析结果为该段隧道上拱变形的彻底整治提供了依据。
索朗张广泽
关键词:沪昆客运专线
地震映像法和地质雷达法在铁路隧底岩溶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21年
岩溶作为铁路隧道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对其高效准确的探测一直是隧道缺陷整治的重点难点。地球物理方法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探测手段在铁路隧道基底隐伏岩溶探测中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受制于单一方法在隧道强干扰施工环境中的局限性,致使其探测效果有限,本文利用地震映像法及地质雷达法作为基底隐伏岩溶探测方法,并采用魏格纳-威尔分布改进算法提取地震映像剖面高精度瞬时频率。结果显示,各方法在隧道基底隐伏岩溶探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利用高精度瞬时频率能高效直观地圈定出岩溶异常分布范围,平行多测线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准确性,并能探明岩溶在空间中的位置展布,且与钻孔资料验证吻合。基于综合探测方法,同时利用时频域资料圈定隧道基底岩溶分布状况,并由此指导钻孔布置,极大地提升了隧道隐伏岩溶治理的可靠性,达到了快速准确治理隧道地质隐患的目的,为隧道岩溶物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唐宇豪魏栋华索朗吕菲赵思为马文德
关键词:岩溶隧道基底地震映像法地质雷达法
一种基于纵波的隧洞施工不良地质的快速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纵波的隧洞施工不良地质的快速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纵波数据,对原始地震纵波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地震纵波数据;利用剪切波变换对第一地震纵波数据进行分解、重构,形成第二地震纵波数...
常兴旺魏栋华甄大勇刘康付开隆赵思为尹小康张广泽徐正宣冯涛索朗张硕周超金俊俊唐宇豪王仕兴马文德
基于航空电磁联合反演技术的深大断裂解译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航空电磁联合反演技术的深大断裂解译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和航空大地电磁数据,对获取到的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和航空大地电磁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建立约束项,基于所述...
徐正宣尹小康赵思为魏栋华张广泽冯涛甄大勇刘康索朗金俊俊周超王哲威林之恒伊小娟孟少伟宋章欧阳吉
鲜水河构造带某隧道地应力反演与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地应力的分布规律严重影响地下工程建设,获得开展工程区域地应力场分布对指导支护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鲜水河断裂带某隧道工程区采用钻孔水压致裂法进行了深孔地应力测试,基于地应力测试结果,得到了开展工程区域地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地应力反演.结果表明:地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其中最大水平地应力的递增梯度为0.385 MPa/km,最小水平主应力递增梯度为0.257 MPa/km;隧道纵断面水平最大主应力为41.69 MPa,最小主应力为29.84 MPa,侧压力系数为1.363~1.438,围岩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地应力在断层部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断层两侧的完整岩体应力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应力值较高.
索朗徐正宣冯涛冯涛王哲威伊小娟林之恒
关键词:水压致裂地应力反演数值模拟
西南山区某深埋长大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突涌水危险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西南山区某隧道处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内,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地形地貌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突涌水成为制约隧道勘察设计和安全施工的重大难题。本文采用现场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成分测试、理论分析计算等方法分析了隧道的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发育规律;依据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划分了工程区水文地质单元;在水文地质分区的基础上,进行了隧道涌水量预测和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该隧道二叠系栖霞组(P_(1)q)、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_(2)b)为强富水性,泥盆系养马坝组(D_(2)y)、泥盆系中统观雾山组(D_(2)g)、志留系下统纱帽组(S_(2)s)、志留系下统罗惹坪组(S_(2)l)为中等富水性,晋宁澄江期斜长花岗岩(γ_(2))、震旦系下统安山岩段(Zaα)以及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中的砂岩和泥岩为弱富水性;(2)该隧道高危险突涌水段650 m,占比4.42%;中危险突涌水段5879 m,占比39.98%;较危险突涌水段7742 m,占比52.64%;低危险突涌水段435 m,占比2.96%。本文研究成果对西南山区铁路岩溶区高压富水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索朗徐正宣宋章周航
关键词:深埋长大隧道水文地质特征突涌水危险性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