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鼻炎
  • 2篇变应性
  • 1篇滴剂
  • 1篇点刺试验
  • 1篇应变性鼻炎
  • 1篇症状评分
  • 1篇舌下
  • 1篇舌下含服
  • 1篇视觉模拟
  • 1篇视觉模拟量表
  • 1篇特应性
  • 1篇疼痛
  • 1篇疼痛测定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点刺
  • 1篇皮肤点刺试验
  • 1篇气传变应原
  • 1篇气传花粉
  • 1篇量表
  • 1篇疗效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锡林郭勒盟蒙...

作者

  • 4篇王学艳
  • 4篇石海云
  • 3篇庄严
  • 2篇王晓艳
  • 1篇何欢
  • 1篇任华丽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IgE阳性的特应性皮炎4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47例尘螨变应原阳性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接受1年的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皮损受累面积百分比(BSA%)和瘙痒评分及用药评分,并观察复发情况等。结果 43例患者坚持完成1年的疗程,4例退出。治疗后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皮损受累面积百分比(BSA%)、瘙痒评分及用药评分分别为(5.83±0.94,10.33%±0.16,2.02±0.48,1.67±0.94)均较其治疗前(32.67±1.92,34.07%±0.21%,8.38±0.45,24.75±8.66)明显减少(P均<0.01)。3例治疗第1周时出现口唇或舌下肿胀、口腔发麻、口痒或干燥;1例局部维持期出现荨麻疹。随访1年时复发率9.30%。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是治疗尘螨引起的特应性皮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安全性较好。
石海云庄严王学艳
关键词:特应性粉尘螨
玉屏风滴丸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比较玉屏风滴丸和单用西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选取2011年4月—2012年5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玉屏风滴丸加西替利嗪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28 d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及鼻甲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84.09%,95.45%,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46.87%,56.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玉屏风滴丸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有效,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西替利嗪片。
石海云庄严王学艳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鼽
草原地区气传花粉可诱发应变性鼻炎被引量:8
2017年
为探讨草原地区气传花粉与应变性鼻炎(AR)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临床诊断为AR的患者353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6种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同时,采用重力沉降法对2015年当地花粉监测,显微镜下计数每日主要气传致敏花粉数量。研究表明,353例受试者中317例(89.80%)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5位为:大籽蒿(74.99%)、葎草(61.93%)、灰黎草(58.53%)、豚草(56.25%)、榆树(47.15%)。夏秋花粉阳性率显著高于春季花粉(83.29%vs 63.46%,p<0.001)。花粉监测显示锡林浩特地区气传致敏花粉主要为蒿属、藜科,分别占全年花粉总量的54.16%和30.71%。花粉分布的最高峰月份为7~8月份。本研究表明,草原地区AR常见致敏原为夏秋季花粉,为多重过敏原,且该草原地区主要气传花粉为蒿属与AR患者SPT主要致敏原一致。草原地区气传花粉在AR发病中的起着重要作用。
王晓艳宁慧宇韩班布拉何欢石海云王学艳
关键词:AR气传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适用性比较被引量:41
2012年
目的比较症状总分(total symptom score,TSS)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在变应性鼻炎(AR)疗效评估中的相关性及适用性。方法对200例AR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TSS、各症状VAS(Multi-VAS)、总症状VAS(Uni-VAS)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questionnaire,RQLQ),比较其相关性及适用性。结果198例患者问卷完整,统计分析显示,TSS与Multi-VAS相关性,r=0.79,P<0.001;两者与RQLQ相关性分别为r=0.66,P<0.001和r=0.62,P<0.001。28例(14%)患者认为TSS与VAS难易程度相当,161例(81.3%)患者认为TSS较难填,主要原因是界定症状分级需要更多思考,9例(4.5%)患者认为VAS评分较难,原因为抽象、不容易理解。Uni-VAS患者接受性最好,与RQLQ相关性r=0.55,P<0.001。结论 TSS、VAS均可反映AR患者生活质量,两者相关性好。Multi-VAS可以较详尽反映患者各症状的情况,Uni-VAS评分患者更易接受,简单适用。不同评分方法适用于不同研究目的。
王学艳任华丽石海云庄严王晓艳
关键词:疼痛测定变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