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滴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乳酸
  • 1篇乳酸水平
  • 1篇输液
  • 1篇输液器
  • 1篇输液通路
  • 1篇苏醒
  • 1篇苏醒延迟
  • 1篇排气阀
  • 1篇全麻
  • 1篇全麻患者
  • 1篇自动排气阀
  • 1篇综合保温措施
  • 1篇吸氧
  • 1篇吸氧方式
  • 1篇麻醉
  • 1篇麻醉恢复
  • 1篇麻醉恢复室

机构

  • 4篇无锡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王雪
  • 3篇盛玲
  • 2篇徐海英
  • 1篇高宏

传媒

  • 2篇当代护士(上...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可测静脉压的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测静脉压的输液器,包括输液器本体、连接于输液器本体进液管与墨菲斯滴壶之间的转换三通。输液管路上设置刻度线,刻度线零点及最高刻度处分别设置固定粘带,输液器本体的进液管路末端设置自动排气阀。该实用新型在...
徐海英高宏王雪
文献传递
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究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PACU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术后苏醒延迟与未发生苏醒延迟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情况,有差异项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苏醒延迟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所选取调查对象中共有28例发生苏醒延迟,占14.00%;在年龄、急诊手术、追加麻醉药物、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最低鼻咽温、术中输血量、丙泊酚使用量、术中液体入量及手术时长方面,发生苏醒延迟与未发生苏醒延迟的对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上述情况均是引起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结论PACU全麻患者易受年龄、急诊手术、追加麻醉药物、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最低鼻咽温、术中输血量、丙泊酚使用量、术中液体入量及手术时长的影响,临床应针对性给予相关预防措施,减少患者苏醒延迟发生率。
王雪盛玲陈磊
关键词:PACU苏醒延迟全麻影响因素
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对肺移植患者乳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肺移植术中患者体温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移植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试验组实施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记录并比较2组麻醉前(T0)、胸腔打开后肺动脉阻断前(T1)、肺动脉阻断后(T2)、新肺移植期(T3)、新肺动脉开放后(T4)、术毕(T5)的肛温及动脉血乳酸值.结果2组麻醉前的肛温、血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61,P>0.05).试验组各手术时期的肛温分别为(36.55±0.14)、(36.42±0.16)、(36.33±0.13)、(36.15±0.11)、(36.45±0.10)℃,高于对照组(35.69±0.17)、(35.52±0.19)、(34.61±0.17)、(34.47±0.13)、(34.7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P<0.01).试验组各手术时期的乳酸水平分别为(1.50±0.10)、(2.97±0.15)、(3.29±0.15)、(2.15±0.10)、(1.87±0.13)mmol/L,低于对照组(2.37±0.10)、(4.07±0.16)、(5.15±0.21)、(4.85±0.15)、(4.72±0.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P<0.01).试验组各手术时期的肛温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1.41,P>0.05),乳酸水平在T2、T3时期高于麻醉前(F=1.33、1.16,P<0.01),在T4、T5时期恢复至麻醉前水平(F=0.59、1.00,P>0.05).对照组各手术时期的肛温均低于麻醉前(F=1.17~2.51,P<0.01),乳酸水平均高于麻醉前(F=0.51~2.25,P<0.01).结论综合保温护理措施更利于肺移植术中体温的维持,有助于组织的灌注和氧合.
王雪徐海英盛玲
关键词:肺移植乳酸水平
两种吸氧方式在麻醉恢复室应用的效果比较
2019年
目的 探讨鼻导管吸氧与面罩吸氧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拔管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导管吸氧组(O1)和面罩吸氧组(O2),每组各40例。O1组患者在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后采用鼻导管吸氧,O2组则采用面罩吸氧;通过调节吸入氧流量使两组患者在恢复室期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维持在≥95%。比较两组患者的氧流量、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拔管后恢复室滞留时间的差异,并在术后随访时询问患者对于两种吸氧方式的感受。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SpO2、PaO2、PaCO2及拔管后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组的氧流量小于O2组(P<0.05);O2组大部分患者在随访时主诉面罩吸氧期间有憋闷感,而O1组患者未主诉有不适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氧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鼻导管吸氧较面罩吸氧需要的氧流量小,且舒适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雪盛玲陈磊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