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真

作品数:7 被引量:15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储层
  • 6篇四川盆地
  • 6篇盆地
  • 4篇茅口组
  • 4篇二叠统
  • 4篇储层分布
  • 3篇中二叠统
  • 3篇勘探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储层
  • 2篇天然气勘探
  • 1篇有利勘探区
  • 1篇有利勘探区带
  • 1篇探区
  • 1篇栖霞组
  • 1篇区带
  • 1篇下二叠统
  • 1篇勘探区
  • 1篇古地貌
  • 1篇风化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7篇鲁卫华
  • 7篇江青春
  • 7篇池英柳
  • 7篇王海真
  • 4篇徐兆辉
  • 3篇卞从胜
  • 1篇李秋芬
  • 1篇杨雨
  • 1篇胡素云
  • 1篇汪泽成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1篇第八届中国含...
  • 1篇2015年全...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储层分布与发育控制因素
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是四川盆地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层系,已发现气藏主要分布于川南地区,其他地区未获重要发现.中二叠统地层较致密、储集条件普遍较差,寻找有效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研究的关键环节.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布相结合...
池英柳鲁卫华王海真徐兆辉卞从胜江青春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沉积层序及有利储层分布
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是四川盆地最早进行天然气工业勘探开发的层系,但以往生产及研究工作主要局限于川南地区,其他地区研究程度较低.本文根据15个野外露头调研和约1000 口井钻井资料,采用宏观描述与微观分析结合、露头观测与...
池英柳鲁卫华王海真徐兆辉江青春
关键词:天然气勘探沉积层序储层分布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及勘探选区被引量:119
2012年
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响应分析,同时对全盆地200余口探井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2种古地貌分析方法开展了茅口组顶部古地貌形态的精细刻画,指出茅口组顶部发育岩溶洼地、岩溶斜坡和岩溶高地3种地貌单元,古地貌具有"三高地、两斜坡、两洼地"的特点,岩溶洼地地层保存基本完整,岩溶高地缺失茅口组四段和部分茅口组三段,岩溶斜坡的地层缺失介于岩溶高地和岩溶洼地之间。突破了前人对茅口组风化壳古地貌存在"两高地"的认识,根据这一新认识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强度特征将茅口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储层划分为4个有利勘探区带。
江青春胡素云汪泽成池英柳杨雨鲁卫华王海真李秋芬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有利勘探区带
四川盆地栖霞组岩溶储层及勘探选区被引量:39
2013年
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岩溶成因及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地质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盆地栖霞组层间岩溶储层是由于三级层序界面暴露溶蚀及高位体系域的高频层序界面短暂暴露形成。结合栖霞组厚度、古地理环境及水动力特征分析,将四川盆地栖霞组顶部划分为3类地貌单元,即川西中缓坡生屑滩、川东北台内滩和川南泸州古隆起。川西中缓坡生屑滩和川东北台内滩所形成的沉积微地貌高地和川南泸州古隆起及其斜坡区是栖霞组层间岩溶储层发育的优势地带。根据这一认识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强度特征将栖霞组岩溶储层划分为4个有利勘探区带。
王海真池英柳赵宗举江青春鲁卫华
关键词:四川盆地栖霞组古地貌储层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储层分布与发育控制因素
<正>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是四川盆地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层系,已发现气藏主要分布于川南地区,其他地区未获重要发现。中二叠统地层较致密、储集条件普遍较差,寻找有效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研究的关键环节。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布...
池英柳鲁卫华王海真徐兆辉卞从胜江青春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沉积储层特征与评价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蜀南地区,该区钻遇下二叠统探井1051口,占全盆地67.5%,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盆地87.7%.川中、川西、川东三个地区勘探程度低,可供勘探的新区广阔.本文在下二叠统层序划分、沉积...
池英柳鲁卫华江青春王海真
关键词: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沉积储层天然气勘探
四川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层序划分对比及有利储层分布
<正>采用宏观描述与微观分析结合、露头观测与井下对比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层序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主要取得三点认识:1、层序划分与对比:根据14条露头剖面观测、300口井层序分析,四川中二叠统可...
池英柳鲁卫华江青春王海真徐兆辉卞从胜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