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梅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生理学
  • 1篇综合征
  • 1篇维拉帕米
  • 1篇离散度
  • 1篇跨壁复极离散...
  • 1篇复极
  • 1篇复极离散
  • 1篇复极离散度
  • 1篇复极异质性
  • 1篇LQT2模型
  • 1篇长QT综合征

机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杨琳
  • 1篇刘丽平
  • 1篇陈前
  • 1篇赵朝
  • 1篇杨小梅

传媒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0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兔LQT2模型时空复极异质性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为探讨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动作电位时程(APD)恢复性质的变化在LQT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笔者采用冠状动脉灌注的兔左室肌楔形组织块制备LQT2模型。标本随机分四组:对照组(标准台氏液灌注);LQT2模型(简称模型)组(100μmol/Ld,l-sotalol灌流);模型+低钾(3mmol/L)组和模型+低钾+维拉帕米(2μmol/L)组。观察不同基础周长(BCL)刺激(500,1000和2000ms)条件下,四组标本APD90、TDR和APD恢复性质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①在不同BCL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模型+低钾组及模型+低钾+维拉帕米组的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90均增大,以内膜心肌细胞的APD90增大显著,导致TDR增加。②BCL为500和1000ms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模型+低钾组的APD恢复曲线斜率显著增加,而模型+低钾+维拉帕米组,差异无显著性。③在BCL为1000和2000ms时,给予S1S2程序刺激,模型+低钾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5/7。结论:TDR增大和APD恢复性质的变化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赵朝杨琳陈前刘丽平杨小梅
关键词:电生理学长QT综合征跨壁复极离散度维拉帕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